這佛像有什麼可看的?

寶友們第一眼看過去就看了個大概。

佛像有典型的肉髻、眉心的圓點、雙手交疊身前捧著一個小瓶子。整個佛像盤坐在一座蓮臺之上。

紅、綠、白三色和諧,面相慈祥,看著就有種讓人心平氣和的感覺。

“唐代的吧?”

“看著像是唐三彩?”

“我在博物館見過類似的東西,應該是唐三彩。”

寶友們討論著。

尋古哥也篤定道。

“寧大師,這個我看的清楚,絕對是唐三彩!”

“這要是錯了,我把這個佛像給吃了!”

寧帆看著評論點點頭,沒有說什麼,問起佛像寶友這東西的來歷。

一記打賞飄過,佛像寶友開口。

“寧大師,這東西是我們家祖傳下來的,一直都在家裡供著,想請你看看東西對不對。”

“東西是對的,就是不太對勁。”

“嗯?”

寶友們聽著這話全部愣住。

什麼叫對,但是不對勁?這佛像他們沒看出一點問題來啊!

又不是剛剛的乾隆六十三年的碗,這還能有什麼問題?

佛像寶友眼睛圓睜想要問個清楚。

“寶友,你說這東西是你們祖上傳下來的,我就有一個問題啊。”

“你家祖上是不是做過什麼民間考古的工作?”

又見民間考古!

寶友們全變了臉色。

難道這東西是墓裡面出來的?

寧帆嘆口氣。

“寶友,說你們眼睛不好呢,能看出這是正兒八經的唐三彩。”

“可是說你們眼神好呢,這麼明顯的入土痕跡又看不出來。”

“唐代佛像流傳至今的基本只有兩個渠道。”

“一種是石窟雕像,一種是墓中陪葬品,寶友你這個佛像就屬於第二種。”

“看造型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這是唐中期的東西,造型比例勻稱、結構合理、螺旋式髮髻和袒右袈裟,底座的蓮臺有八角。”

“但是你們注意看這個佛像身上的色彩,是明顯有剝落的痕跡,而且底部的蓮臺也有一圈色沁,這個是放在銅製佛龕內才會有的痕跡。”

“沒有幾百年不可能形成這樣的色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