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藝術,電影,電視劇,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曲高和寡,我覺得我們藝術工作者,所有的東西前提是讓大家樂於接受,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人性。”

“但藝術也有它本身的嚴肅性,不能隨波逐流,娛樂至死!”

“你們什麼時候能夠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兩者之間合乎中道的分寸,那麼就離電影史留名不遠了。”

李長安說完並沒有再說話,而是等著大家消化完畢。

這時候已經有幾個學生在思考了,要讓大家接受,又不能隨波逐流.......

當大家的認知發生誤區時,要做的不是隨波逐流,而是去糾正它,這才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接下來我講的東西,還是跟眼界有關,好好聽。”

“其實作為文藝工作者而言,對你們來說,生活中就沒有無用的冷知識。”

“那些看似不著邊際,和你的生活毫無關聯的東西,遲早有一天會成為你蛻變的東西,進而開啟你的視野。”

“也總有一天,會在你人生可能邁上一個臺階的關鍵時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學們!”李長安突然嚴肅起來:“請記住一句話。”

“一個知識越貧乏的人,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奇怪的勇氣,和一種莫名奇怪的自豪感。”

“因為知識越貧乏,你所相信的東西就越絕對,因為你根本沒有聽過與此相對立的觀點。”

這點大家倒是很理解,畢竟隨著知識的增加,他們的對世界的認知越大,越是覺得自己的渺小,但有些家長和老人,看過一些知識後,就覺得我認識的都是對的,然後給你瘋狂轉發養生小技巧。

............

“這就是視野的意義所在!孤立的觀點,即便偶爾正確,也僅僅只是運氣而已。”

“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生活不需要運氣,而是腳踏實地。”

“只有站的更高,看的更遠、更全,才能找到很多個正確答案,從中擇優錄取。”

這段話,發人深省,有點過於深刻,因為這已經不是藝術了,而是做人的道理和準則,適用於所有人的那種。

這的時候“俺也一樣”就忍不主住舉手問道:“李導,那怎麼能更快、更系統地獲取知識呢?”

李長安豎起了兩個手指頭:“兩點!”

“第一,時刻保持一顆求知的心,遇事,先別作判斷,先提問題。”

“第二,讀史!”

“讀史?”

“對!”李長安十分肯定的點了點頭:“讀史!”

“我建議同學們每個人都讀一讀大夏的歷史。”

“哪怕你不能系統地把大夏史讀完,哪怕只是挑揀有趣的橋段進行深入的瞭解。”

“哪怕只是隻言片語。”

不禁有人問道:“這個很有用嗎?”

“李世民都讀史,你說呢?”

“當然,很多時候大家從歷史中得到的教訓就是:從來記不住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