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大嫂撫摸著胸口,心裡升起一股劫後餘生的慶幸,和一股對盧偉良的巨大怨氣。

以前的陸良是多麼單純,多好欺負的一個人吶。

不管他們提的要求再離譜,要他一個人帶著三個妹妹求生,還把一半的工錢拿出來。

他就算不滿意也照做了,如果說以前他年紀小,沒有什麼手段,但長大了以後,其實是有機會把這個事情賴掉的,但是他沒有。

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帶著三個妹妹掙扎求生,可以想象有多困難,然而就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盧偉良也沒有扔下三個妹妹,更沒有找藉口不給那一半的錢。

這麼多年了,每個月一兩銀子都是按時送來的,唯獨這一次,稍微慢了一點,但就她的瞭解,盧偉良絕對不會欠他們錢,可能就是稍稍推遲一兩天,也會想辦法把錢送來。

而他們之所以去趕豬,實際上,也並不是擔心盧偉良賴賬,而是他們想要多得一些錢,畢竟盧偉良每個月二兩銀子的工錢,有一兩送給他們,而他們有六個人,每次分的時候都有點不湊手。

最最關鍵的是,他們知道盧小妹這次生病很嚴重。

如果盧偉良把錢挪用了給盧小妹買藥,這一買藥,還不知道以後怎麼樣呢。

要是盧小妹的病情一直不見好轉,那盧偉良會不會把接下來的錢,全部都給盧小妹抓藥。

那他們的錢怎麼辦?

如果一直都是這樣的話,那他們肯定不能接受,與其如此,還不如他們想想辦法把錢拿回來,而且用一個比較極端且堅決的方式告訴盧偉良,無論發生任何事情,簽訂的十年的條約,都不能夠廢止。

於是他們六兄弟一致決定,衝到盧偉良家裡,把盧小妹辛辛苦苦養的豬,拉去賣了。

他們要給陸偉良一個深刻的教訓,那就是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不能欠他們的錢,否則他們絕不會放過了盧偉良。

這些年,也不是沒人說,他們對盧偉良太過分了,對自己的小妹太絕情,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呢?

別人說的話並不能影響他們的生活,就算被別人幾句髒話,又不會掉一塊肉,落到手裡的銀子,才是真的,真正改善家裡的生活,吃飽了飯才有力氣幹活。

得到了切實的好處,又何必在乎別人說幾句酸話?

要是他們願意給錢,他願意天天被人罵。

所以,六個兄弟在這一件事情上一下子就到成功時沒有一個人。反對賣豬,反而一個比一個興奮,一個比一個積極。

而且這次賣豬的好處顯而易見,不光得了比平常更多的銀子,而且還能分到肉吃。

不光盧家這六個兄弟滿意,盧家的媳婦兒們也滿意。

盧大嫂總覺得奴家的六個兄弟,其實都沒什麼本事,尤其是他家的盧老大,不光欺壓兄弟,而且專會窩裡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