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魚之假女配(4)(第2/2頁)
章節報錯
還有極其少數的人(主要是有“外匯”收入的)會擁有機器腳踏兩用車。輕騎牌或者上海牌,大約每輛600――800元。
相對而言,其稀有和威風的程度,自然遠勝過如今擁有大奔和寶馬汽車!
市外的出行,主要是火車。
海市到蘇州90公里,慢車票價1.2元。車行2小時,平均5分鐘停一站。
要乘快車,是以慢車票價1.2元為基礎,加“加快費”0.6元(另外再給一張票),車行1小時左右。
海市到西安,快車22元左右,車行約25小時。
以上說的都不是臥鋪,而是硬座。
這年頭,不少人都會在長途火車上花去很多的錢,夫妻分居兩地,探親假以外再想團聚的;上山下鄉回家探親的(大部分家庭都會有)………
不少人會說:掙來的錢都送給鐵路局了,還哪有什麼積蓄?
輪船比火車便宜,但費時間比較多,也有“水陸聯運”的。
海市到大連的船票,5等(散席)約9.3元,4等12元左右,大概是火車票的三分一。
衣食住行,還剩下“食”了,再來嘮嘮“食”方面的,
這個實在牽涉太廣,說來很難面面俱到,難免掛一漏萬。
首先是糧食定量供應,一般每人每月27-31斤。
全國只有海市發行過“半兩”的糧票。
“半兩”的糧票用處甚多,可以買一根油條(據說全國最大的油條是wh的,一根油條要收二兩糧票);或者一碗小餛飩;或者一碗雞粥(粵省的朋友千萬注意了,海市的“雞粥”絕對不是粵省的那種,它只是一碗白粥,給澆上一點雞醬油!每碗5分,要吃雞得另外買);或者一塊“奶油”蛋糕(其實是蛋白蛋糕)………
要購買米,光有糧票不行,還得帶購糧證,到家裡附近指定得糧店才能購買。
每人每月27-31斤得定量中,規定了供應大米和秈米的比例,這個比例每月在糧店公佈。
糧食不夠吃的,會把自家的大米定量讓給別人,交換得到對方的糧票。
比如一斤大米可能換一斤半秈米。
基本上,一切點心類食品,包括餅乾,都是要收糧票的。
買肉也是憑票,海市每人每月“配給”豬肉1.5元(在全國看還是比較高的了),豬肉均價約每斤1元。
認識賣肉的,讓他在操刀的時候有所“傾斜”,絕對是當時上海人無上的榮耀。
而對於豬肉的這些“執行總裁”們,氣勢之盛,也絕對不亞於水滸中的鄭大官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