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儘管如此,人們生活都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

現在是票證時代,計劃經濟時期按人口定量發行了糧票、布票等專用購買憑證來購買東西的時代。

在這商品供應極為匱乏的年代,國家為了保障供需平衡,對城鄉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實行計劃供應,按人口定量發行了糧票、布票等專用購買憑證,這些憑證通稱為“票證”。

票證種類繁多,有糧票、布票、油票、棉花票、魚票、肉票、煤油票、甚至火柴票……沒有票證,有錢也寸步難行,生活中如果缺少票證,日子都沒法過。

可謂視票證為“命根子”,這也是百姓過日子的基本保障。

花家還好,因為家裡還是有幾個伯伯有工作單位的,各種票證也會每月按時交給家裡統一分配。

花茶知道,很多人家基本都有4、5個孩子,衣服只能不分男女,老大穿過不合身了給老二,老二給老三……衣服全是補丁,甚至失去了原色,冬天由於沒有保暖衣服輪換穿,往往一件衣服穿整個冬天,到天氣轉暖再換下來洗,這就是論布票的重要性。

當然保暖的衣服還涉及到棉花,那就還需要棉花票了。

你說你有錢?我還說我有票吶,有錢沒票不行,有票沒錢也不行,所以村裡花家算是最有錢的人家了。

要知道村裡人都是土裡刨食,哪有人去找工作的?沒文憑沒介紹人就更不要想了。

這是個很好的年代,單位福利分房,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人們單純善良、崇尚集體的力量。

這是個艱苦的年代,計劃經濟,不允許私下市場交易,吃、穿、住、行都由國家按標準分配。

城市戶口男性每人每月17斤糧,女性15斤、兒童13斤,肉票、布票、油票按月發放。蔬菜、瓜果只能從供銷社購買,數量少、品種少、價格貴,一般人根本消費不起。

這個時候的打工人啊那也是應了現代一句話:打工人,打工魂,打工的人都是人上人。

在鄉下上哪裡去弄票證?至於工資?一年下來不是倒掛戶就不錯了能有幾個錢?

花茶

“爸,咱們今天去鎮上嗎?”有開掛人生的花茶一點都不思進取也不想發家致富,只想閒魚,和愛花家人。

“你想去鎮上?”他閨女這麼問就是想去了。

“嗯,明天不是媽生日嘛,我有私房錢所以想給媽媽買禮物啊。”她可是整個花錢最有錢的人。

而且生活需要儀式感,這也是她的心意不是。

最最重要的是,她這是提醒她爸。

“明天?是了,是明天,那就帶你一起吧。”他今天本來就不上工,現在看來只是和原本計劃多出一個閨女而已。

“爸,你不記得?那你今天出去準備幹嘛的啊?!”她還以為她爸今天特意不上工是因為知道她媽生日的事呢。

男人啊!

“有點事,行了不重要,帶我女兒去鎮上比較重要。”他的事也不是很急,下次再說吧。

花茶當然不會刨根問底,她此刻已經和她爸出現在了供銷社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