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陰陽怪氣(第1/3頁)
章節報錯
現在趙海棠口中說的種植經濟作物,聽起來似乎很有前景,但實際上完全沒辦法實現,也就是吹吹牛罷了。
真正要發展鄉村經濟,還是要發展工業。
但工業又需要水源,所以就需要開發溝裡的水源,讓水能從溝裡被抽到平原上。
甚至,直接將工廠建到溝裡。
開闢一條上溝的路。
這才是發展趙家莊經濟唯一的手段和方向。
只吹牛,都是紙老虎。
趙鵬在播放室裡聽趙海棠說這些話,覺得好笑。
他都能想明白的事情,村民們又怎麼會想不到,村民們對大事情沒有見過世面,但你若提到種地,他們才是真正的好把式。
專家中的專家。
果然,有人聽著聽著,就開始提問了。
“海棠,我剛才聽你說要種植一些經濟作物,那我就有幾個問題要問你。”
趙鵬透過播放室的窗戶看出去,發現問話的是個老頭子,他還不認識。
反正不是四隊的人。
四隊的老老少少,趙鵬基本都大致認識,即使叫不上名字,但至少面熟。
“海山叔啊,你有什麼問題,可以問我。”趙海棠眉頭皺皺,這個人叫劉海山,是三隊的人。
也是劉曉軍的一個叔叔。
他不知道這個人突然發問是劉曉軍的意思,還是純粹就是想問問題,心裡還沒個底,只是表面上硬撐著。
“第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種植經濟作物,不種小麥,那公糧用什麼來交?”
劉海山提出的這個問題,也是最基本的,村民們都很關心的問題。
這個年代的農民大多還停留在農民就要種地的思維模式裡,沒那種種經濟作物後可以賣錢,然後直接用錢交公糧的思想。
但實際上,這種交公糧的模式,政府已經是允許了。
事實上,即使是二十年後,也就是2020之後,依然還有很多農民捨不得放棄土地,他們明明知道種地是虧本,卻還是年復一年的種著糧食,這就是長年生活積攢的習慣,一時半會根本不可能改變。
在98年,這種思維就更頑固。
“這……”趙海棠本就是信口雌黃,隨意在報紙和電視上學到一些時髦的詞語,現在現學現賣說起來,他壓根也沒思考過這種事,可幾千雙眼睛盯著他,他只好硬著頭皮道:
“我們可以將經濟作物出售,然後換到的錢用來交公糧,當然也可以一部分地種麥子,一部分地種經濟作物,兩不耽誤。”
說完,他自己一頭汗水。
趙鵬聽到趙海棠這樣說,也是點點頭,這個人能做生產隊長,確實也有幾分思維。
至少這種想法,回答模式,沒有什麼問題。
果然劉海山也沒繼續糾結這個話題,而是接著提出第二個難點:“如果種植經濟作物,那就需要澆水。海棠啊,我們村周圍都沒有大塘,這澆地的水從哪裡來呢?”
“這……我們可以用水罐從機井拉水。”
機井是這裡一種特殊的稱呼。
98年的時候,趙家莊還沒有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