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訓練(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戰鬥技能分很多種,大部分都是根據自身形態優勢和結合可利用天賦技能形成的本能。戰鬥技能分很多種,近身戰鬥、遠端戰鬥、精神戰鬥、基因病源戰鬥和控源戰鬥等等。
以上的這五種戰鬥技能是生物之間最主要的戰鬥,宇宙之中的大部分生物戰鬥都沒能逃脫這個範疇。
一些文明種族之間的戰鬥,還會借用宇宙形成的各種固態液態能量。比方說遠端戰鬥的一種,導彈這種地球上威力可觀的熱武器,也是藉助自然元素物質形成的一種可控外部能量。
近身戰鬥依靠的是開發基因,或在身體細胞內儲存各種生物能量進行戰鬥,或者依靠一些可以被身體吸收的物體能量轉換進行戰鬥。
有些生物還會形成專屬的骨質盔甲,這就是基因細胞在接收和轉化輸出能量大小不同時產生的一些異變身體結構反生的反應。
精神戰鬥有很多種類,它又可以稱作意識戰鬥。
其中一樣,也是人類接觸到最多的。一個人專心讀書學習時,將會不斷促進大腦進化,這也是精神戰鬥中的一種。也有一些人承受不住外部意識的重壓,從而導致被外部壓力壓垮的現象,也是一種戰鬥。
後天培育的精神意志,將受環境影響。比方說你面對比自己強大的人,會感受到壓力;面對病痛的時候,也會有精神重壓產生。
還有一種叫做意識精神連線,透過外物傳導學習一些知識。比方說看書、慣性聲音這種後天精神的進化。透過一些外物,很多人都會進化出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
因為人類有自己的意識精神連線,這也是他們為什麼會進化的比很多生物都要快一些的最主要原因。
病毒和基因之間的戰鬥,人類也早已經接觸到。感冒或者細胞突變,被外部病毒侵襲導致生老病死這種情況,可以說也是基因之間的戰鬥。還有一種傳染病,這種屬於基因侵襲。
控源戰鬥,也很好理解。一種是藉助外部的能量強大,藉助自身的強大的生殖能力,去不斷進化自己下一代。又或者藉助宇宙中獨有的某種能量,去融入到自己的身體內,從而產生某種基因突變可以釋放出這種能量。
這種生物都得天獨厚的生命體,而且許多都是超級變態的單獨個體。
這些戰鬥模式,都是劉旭今後訓練的主要方向。今天,為了模擬更真實的星空環境,首先要進行的是重力承受方面的訓練。
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類身體可承受的最大重力是三到七倍,而經過一些特殊訓練後,宇航員需要承受十倍甚至十三四倍的重力。
兩倍重力下,劉旭沒感受到身體有半點不適。而隨著三倍、四倍……直到在十九倍重力下時,劉旭明顯感覺到體內的血液流速都在變慢,身體的器官像是被擠壓在一起,連呼吸都變得十分困難。
不過,劉旭在夜狼裝甲的保護下,還是可以做到自由行走。雖然難受了一點,但適應後勉強可以接受。如果開啟夜狼裝甲的重力輔助系統,劉旭甚至可以在三十倍的重力下保持正常狀態時的戰鬥力輸出。
而今後劉旭的所有訓練,都必須在十倍重力下進行。膜屏上有幾十種訓練模式,劉旭想了想,跳過最簡單的是平地訓練模式,選擇了比較簡單的山地訓練模式。
山地訓練模式開啟後,劉旭眼前場景一變。
一幅完全模擬了崇山峻嶺的畫面展現在眼前,腳下也變成了凹凸不平的砂石路面。真實的場景模擬關係,讓人短時間裡分不出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沒等劉旭詢問,八沙就解釋道:“這些虛擬場景,是由能量場變化而成。日後所有的場景,也都是經過能量具現變換出來的。這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粒沙子,甚至是每一棵草木,都可以讓您感受到它的真實。”
當然,劉旭也不是隻要在山林中走個過程,訓練就算完成了。裡面還有一些原始猛獸、毒蟲蛇蟻在等著他。面對惡劣環境和未知危險時的應對能力,也是山地訓練中最低的一種星級考核。
山地訓練,又分很多小分類。徒步越野、攀巖、武裝泅渡、急救、生物辨別、隱蔽偽裝訓練、生存訓練和進攻防禦等等一些基礎訓練。一時間,大量的基礎知識湧入腦海,劉旭要做的是怎樣才能最快的學會並運用這些知識。
“山地訓練一號場地,最高海拔1987米,山脈長度577千米,最高氣溫23度,最低氣溫11度,訓練時間15天,已啟動全景模式。”
劉旭身穿夜狼裝甲,哪怕是在十倍重力下還是快如獵豹。最初時,上山的路還算好走,可半個小時後進入叢林密佈區域時,劉旭開始喘起粗氣,連速度也降了下來。
很快,劉旭又陸續發現了一些野獸的痕跡。好在他如今還沒有真正進入叢林深處,而大型猛獸一般都不會在低海拔的地方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