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之上,三百披甲之士簇擁著三輛戰車,他們正沿著曲阜至菟裘一線行軍。

宰予靠在車軾邊緣,望著遠方奔流不息的淄水,只覺得天下江河不改,魯國的青天還是那個青天。

子貢看他這副模樣,不由問了句:“和三桓談的不順利?”

宰予聽了,只是撇嘴:“我哪裡有什麼資格去和三桓談條件呢?至多不過是給他們提些意見罷了。至於國君與三桓聽不聽我的,那就不是我可以決定的了。”

子貢道:“你小子真是和國內的大夫們廝混的時間太久了,連咱們之間對話,都給我玩猜謎?到底是怎麼回事?是陽關的討伐權沒有拿下來,還是其他的計劃遇到了阻礙?”

正在駕車的申棖聽到這裡,也忍不住問了句:“子我,你先前答應我的那個事,難道也……”

宰予看到申棖一臉侷促不安,立馬出聲安撫道:“我向來言出必行,既然說了會向國君舉你為大夫,那自然就會這麼做。

此次平叛過程中,凡是有功於公室的人員,國君準備一一進行賞賜。

是普通國人的,將免除三年田稅。

是大夫家臣的,除了各位大夫做出的封賞,國君還會額外授予一級公室爵位。

不過子周你的情況較為特殊,我在國君面前舉薦你之後,國君也認為以你的才能與功績,如果願意脫離宰氏迴歸公室,那麼理應授予下大夫一級的爵位。

但現在國君手中可用的城邑數量不足,所以暫時無法授予你相應的采邑……”

申棖聽到這裡,心都涼了半截。

“那你的意思是說……”

宰予知道這小子的慾望較重,如果不能在這裡把他安撫好,恐怕日後遲早出亂子。

他今天臉色這麼難看,自然也是因為在朝堂上碰了壁,幫申棖討封遇阻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昨日他在朝堂之上和夫子一起據理力爭,然而三桓在虛頭巴腦的事務上滿口答應,然而在實際性的封地采邑問題上卻是寸步不讓。

孟氏雖然有意召回子家羈和他的兒子,恢復子家氏在魯國的宗祀。

但子家氏的封地早就被季氏給吃到了肚子裡,季孫斯哪裡肯吐出來呢?

至於叔孫氏,在這個議題上也不願意發表看法。

說白了,他就是擔心子家羈這樣忠心耿耿又有能力的臣子歸國,會使得公室力量再度壯大。

至於申棖等平叛功臣的晉升和封賞事宜,魯侯雖然願意晉升申棖為大夫,宰予也願意將申棖從他的名下釋出,可他倆能給申棖一個名分,但卻掏不出城邑和民戶。

宰予一開始建議將陽虎的封地盡數拆分,用來封賞功臣。

但他在這個議題上又遭遇了季氏的強烈反對,因為陽虎的封地除了原本從屬於公室的那部分以外,基本都是由季氏轉封給他的。

但在這個問題上,孟氏和叔孫氏以及列位大夫,則站在了宰予這一邊。

季孫斯看到這樣的情況,也只得亮出自己的底線。

陽虎名下那些原本屬於季氏的封地與田畝,應當交還季氏。

至於北方的陽關與讙邑,季氏願意將其奉還公室,由魯侯決定如何分配給各位大夫。

國中的大夫們看見季氏讓步,於是也不繼續追究,只不過在最後的城邑分配上,各位大夫又產生了分歧。

孟氏在此次平叛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並且孟氏的實力折損也最小。

所以孟孫何忌開口便要走了讙邑,其餘大夫也不敢反對孟氏的行為,只能圍繞著剩下的陽關繼續討論。

這麼討論來討論去,大夫們之間互相拉扯、久久僵持不下,最終只得由宰予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

這個方案聽起來非常的簡單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