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兩個選擇(4k4)(第1/4頁)
章節報錯
宰予坐在菟裘邑的府衙之中,面對著一份厚厚的計劃書頭疼不已。
雖說他自就任菟裘大夫以來,就一直積極謀劃未來,可沒想到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他在圖書館看《春秋》時,就曾研究過陽虎發動政變的種種原因。
宰予原以為陽虎之所以要發動政變,是因為他在國內政局不穩,所以才狗急跳牆先下手為強。
可現在看來,就算他幫陽虎穩住大局,還是止不住他心中的貪念,反而還使得他愈發膨脹,想要取三桓而代之。
按照原計劃,宰予是打算讓陽虎和三桓鬥個兩敗俱傷,他自己也好安心發育,等到時機合適便出來收割勝利果實。
那樣的話,大家也都可以有個體面的結局。
畢竟三桓落在陽虎手裡,肯定沒啥好果子吃。
陽虎如果落在三桓手裡,那也是難逃一死。
宰予雖然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君子,但再怎麼說,不論三桓還是陽虎,又或是他宰予本人,大家都是姓姬的。
既然都是一家人,那他也不至於做到趕盡殺絕那麼狠。
給他們留個幾百畝的田地回家養老,宰予還是做得到的。
這種做法,既符合禮法中一貫遵循的準則——以和為貴,也符合春秋君子的體面做派——以禮相待。
在宰予看來,現今的時代之所以逐漸禮崩樂壞,就是因為很多人都忘記了那些被自己視為仇人的物件,其實都是自家親戚。
當初武王伐紂後,嫡長子繼位為王,其他兒子分封為天下諸侯。
這些諸侯就藩後,嫡長子繼位為君,其他兒子則封去做大夫。
大夫們的嫡長子繼續做大夫,其他兒子則成了士人、國人。
自大周承接殷商天命以來,已經過了五六百年的時間,連周天子都換了十幾二十個。
如果以二十年一代人計算,普通小民繁衍個二三十代綽綽有餘。
如果按第一代人只有一男一女,每一代生個兩男兩女來計算,二十代足夠繁衍出兩百多萬人。
要知道,整個魯國現在都湊不出兩百萬人來。
但凡在魯國有國人身份的,誰和誰還不沾點血緣關係?
在魯國出了門遇見本地人,你甚至都不用開口問貴姓,因為對面來的八成也姓姬。
別的不說,宰予自己四季祭祀時,還都得供著魯國的初代國君伯禽呢。
這可不是什麼瞎攀高枝,而是伯禽的的確確是宰予如假包換的祖宗。
至於華夏曆史上所謂的家天下概念,也正是從大周開始建立的。
甚至家天下在這個時候都不能說是概念,因為這就是實情。
周天子作為姬姓宗族的族長,各地諸侯是姬姓在天下各國的國族族長,而各大夫則是姬姓在各城邑的氏族族長,士人、國人則是在自己戶族中的一戶之長。
大家都是一家人,一筆寫不出兩個姬字,有什麼好爭好搶的,就不能內部協商解決嗎?
從周民族,到各國族,再到各氏族,再到小家族,大家相親相愛,非常的和諧。
至於那些外姓人,大周也不是全部拒之門外。
當初周公早就給出瞭解決方案。
周公說了:周天子來了,青天就有了。周天子來了,這天下也就太平了。
我們周人和從前暴虐的殷商不一樣,我們不搞歧視戎狄蠻夷的那一套。
從前你們仰慕中原的先進文明,想要投入文明世界的懷抱。
但紂王看不起你們,不接納你們,還動不動就要發兵征討你們。
像這種事,今後就不會再發生了。
我周公旦在此保證,凡是願意融入周王朝這個大家庭的,管你以前是統領幾百人的村長,還是統領幾千人的鄉長,一律都予以頒發周王室認證的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