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沉,孔門弟子們走在返回曲阜的道路上。

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扛著幾隻獵物,有的獵到了天上的飛鷹,有的獵到了山林中的小獸,最不濟的也抓了幾條魚回去,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宰予和子貢雖然兩手空空,但也累的筋疲力盡。

他們雖然沒有打獵,但也進行了十場弓術比試。

本來宰予連勝三場之後就不想比了,但架不住子貢人菜癮大、屢敗屢戰。

於是宰予只能含淚再勝子貢七場。

很多人以為玩弓是個技術活,其實這同時還是個力氣活。

宰予和子貢用的都是拉力兩石的柳木弓。

此時一石的重量,大約相當於現代的六十斤,兩石就是一百二十斤。

不過春秋時期直到明以前的弓箭測力方法與現代測力方法並不相同,用老方法測量出的拉力要遠大於實際拉力。

但哪怕將一百二十斤打個對摺,也有六十斤的力量了。

宰予和子貢拉著這麼重的弓玩了一下午,此時雙臂又酸又脹,疼的完全舉不起來,只能垂著手走路。

子路見他倆這個模樣,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練習射箭就像是讀書一樣,都講求循序漸進,你們倆平時不勤加練習,一到上課便惡補,哪兒有這樣的道理?”

子貢抱怨道:“可我總不能在家裡射箭吧?你也知道我準頭差,萬一傷了人怎麼辦?”

宰予瞥了他一眼,道:“你就不知道對著牆練?”

子貢怒而反擊:“那你怎麼不對著牆練習呢?”

“萬一我把牆射塌了怎麼辦?我可沒錢請人補牆。”

“牛的你!還把牆射塌了,你當你是箭神養由基啊?”

子路見他倆又吵起來了,趕忙上來勸阻:“差不多行了。你們要真想練習射箭,回頭我送你們兩把力弓,這樣就可以在家裡練習了。”

力弓,說白了就是拉力器。

這種長弓因為拉力大,所以一般不用於實戰,只會用來當作力量訓練的工具。

“那就多謝師兄了。”二人齊齊拜謝。

一夥人聊著天,走了一段時間,終於回到了曲阜城下。

學生當中有眼尖的,立刻發現了城門前的人群中站著個四處徘徊的熟臉。

“那不是伯魚嗎?他從宋國回來了?”

“伯魚!你的事情辦得還順利嗎?”

伯魚是孔夫子唯一的兒子,他大名孔鯉,字伯魚。

孔鯉今年奔三的年紀,但遲遲未曾婚娶,所以孔子隔三差五就會在伯魚面前催婚,有時還會替他安排相親。

也就是得虧現在沒有非誠勿擾,否則孔子他老人家肯定高低得給孔鯉安排一下。

而這一次孔鯉回到老家宋國,正是為了尋找良配。

至於為什麼要回宋國相親,這就和孔家的血脈淵源有關係了。

雖然孔子和孔鯉都是魯國人,但他們的祖上卻是宋人。

宋人是殷商後裔,所以他們的很多習俗與尋常的中原國家並不相同。

在婚嫁上,宋人還遵循著殷商舊例,為了保持血統純淨,實行內婚制。

所謂內婚,顧名思義,就是宋人只會和宋人結婚。

雖然現在有不少宋人已經不再遵守這個規定了,但孔子骨子裡還是個傳統的人,所以自然也要求兒子恪守傳統。

而孔鯉被老頭子嘮叨煩了,也巴不得去宋國清淨兩天,所以他隔三差五就會跑到宋國旅遊。

至於是不是去相親的,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