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宰予與冉求辯政(5K6)(第1/5頁)
章節報錯
菟裘府衙,宰予坐在主位,向一旁手捧文書反覆計算的冉求發問。
“我聽子周說,這幾天有不少山野之人歸附,現在全邑戶數已經五百有餘了?”
冉求翻開戶簿,一絲不苟的回答道。
“歸附的野人有一百七十七戶,再加上齊國來的三十戶鐵匠,先前孟氏所贈的二十戶木匠,還有這一年多來在菟裘安家落戶的六十三戶商賈和農人。準確的說,目前菟裘的戶數是五百九十戶。”
五百九十戶,短短一年的時間,菟裘的人口便接近翻倍。
這讓宰予不由信心倍增。
而冉求也適時的提議道:“如今民戶大增,城內的區域多數又已經有了規劃,而山野之民中夷夏雜居,因此也無法完全相信他們歸附的誠意,不能直接將他們搬入內城,防止引起禍患。
等到秋收完成後,或許應該考慮擴建外郭。
這麼做,一來是增加城內可用的土地,擴大菟裘的產業種類。
先前就有商賈想要購置土地興建產業,但因為城中土地緊張,我便沒有答應他們的請求。
如果外郭擴建完畢,那麼內城的土地就可以勻出部分交給商賈,菟裘不止能增加一筆土地收入,每年的市易商稅也能多收上不少。
二來也可以將原先居住於郊外的野人搬遷到外郭居住,這樣做不止便於進行統轄管理,如果遇到敵人攻打,外郭也可以起到抵禦的作用。
近來城邑的發展勢頭的確不錯,不過我覺得,或許在授田和授屋的政策上,應當有所改變……”
宰予聽到這裡,問道:“喔?為什麼要改變呢?”
冉求聞言,猶豫再三,還是咬牙回道。
“雖然這一年來菟裘的民戶數量接近翻倍,但與之相應的,為了吸引這些民戶,授出的公田也超過了一萬兩千畝。
按照現有的政令,菟裘每年因此少損失的田稅超過數萬石。
如果政令不做調整,長此以往下去,每年的田稅收入恐怕不足以支撐日常的支出啊!”
其實冉求一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他之所以一直沒提出來,還是擔心被扣上‘不仁’的帽子。
因為身為夫子的門生,他們讀書時接受的教育一直都是要寬以待民,冉求先前也是一直這麼認為的。
但等到真正接手實務,他卻發現寬以待民和壯大封地之間的矛盾點。
菟裘每年的產出只有這麼多,稅收的多了,百姓難以承受,稅收的少了,又入不敷出。
宰予來到菟裘就任一年,可這一年以來,不止沒獲得什麼收益,還經常要從自己的口袋裡掏錢補貼當地。
宰予可以不在乎這些錢,但冉求身為菟裘邑宰,卻不能對此視而不見。
畢竟他吃的是宰予的俸祿,正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如果菟裘就這麼一直找宰予要補貼,那還要他這個邑宰有什麼用?
冉求對此一直感覺於心不安,而近段時間來,因為鄉野之民陸續前來投奔,菟裘的行政支出為此又上浮了一大截。
眼見著菟裘的財政赤字就快要突破天際了,冉求終於坐不住了,因此才會說出這段話。
宰予看著冉求一臉憋屈的模樣,又看出了他內心的糾結,不由哈哈大笑道。
“子有啊!你怎麼就想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冉求聞言,摘下帽子,上前請罪道:“子我,你遵循夫子的教導,寬仁待民,不肯枉加賦稅,對此我可以理解。
但我身為邑宰,輔佐你治理菟裘一年,然而甚至連維持當地的收支平衡都做不到。
不止如此,甚至還害得您背上了違禮的名聲。
造成了這麼多過錯,這全都是我這個邑宰能力不足。
冉求枉食君祿,還請您責罰吧。”
語罷,冉求便拜倒在了宰予的面前。
宰予見到,趕忙上去攙扶他起身。
宰予寬慰道:“收支不能維持均衡,這不是你的過錯,而是我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