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裘城邊,用數塊木板搭建的簡易渡口旁,大翼停船靠岸。

宰予和子貢腳踩黃土仰望青天,忍不住感嘆:“腳踏實地的感覺真好啊!”

他們的身後,是公輸班、趙毋恤和干將莫邪。

至於田恆答應他的那幾十戶匠人,因為人數太多,需要協調解決的事情也很多,所以就沒有隨他們一同乘坐大翼歸來。

如果事情般的順利,再過一個月,這幾十戶鐵匠就能到位。

如果不順利的話,三個月也差不多該搞定了。

在鐵匠們還沒有到位的這段時間裡,宰予打算先讓干將莫邪從菟裘的民戶中挑選些聰明伶俐的,小規模的試驗鍊鐵工藝。

就算初期煉出的鐵質量不佳也沒事,反正菟裘的鐵大部分都要用於製作農具,對材質的要求沒有那麼高。

做完了農具,剩下的鐵則主要用來製作防具。

防具嘛,能擋一刀就救了老命了,用的鐵脆點也不礙事。

再說了,就目前菟裘的守備力量,連皮甲都只能湊出五十套,還有工夫嫌棄鐵甲質量不好嗎?

至於那些用來製作兵器的精鐵、精鋼,就等到干將他們把現有的冶鐵工藝搞明白了,再用灌鋼法慢慢摸索吧。

等他們把路數摸透了,齊國的匠人也正好到了,那時候正好可以無縫銜接、大鍊鋼鐵。

不過說到鍊鋼,還得事先準備好用於鍊鋼的木炭。

煤炭雖然可以用於鍊鐵,但煤炭中含硫量太大,所以連帶著煉出來的鐵也含有大量的硫雜質。

灌鋼法雖然可以分離出雜質,但分離出的主要還是炭、矽等熔點高的雜質,而硫的熔點只有一百多度,所以灌鋼法拿它是一點辦法沒有。

因此,宰予要想鍊鋼,還是得用木炭來煉。

不過這段時間宰予光顧著收煤了,倉庫裡是一根木頭都沒有。

不過對此,宰予倒也有自己的辦法。

反正前期的劣鐵都是用來做農具,到時候在城門口貼個告示:二十捆柴火換一條嶄新的曲轅犁,每戶限換一條。

這樣一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宰予正在思量著自己振興菟裘的發展大計,忽然看見前方來了一輛車。

車上站著的,正是他的師弟申棖。

申棖一邊笑著衝他們招手,一邊大喊道:“我看見淄水上來了艘大船,一猜就知道是你們回來了!”

申棖下了車,正想和宰予他們熟絡熟絡感覺,突然看見他們身後的干將和莫邪,不由一愣。

他問道:“這兩位是?”

宰予開口為他介紹著:“這二位是越國來的名匠,干將與莫邪。”

“越國的名匠?”

申棖眉頭一皺。

他也沒搞懂,宰予去了一趟齊國,怎麼就能帶回來倆越國的名匠。

不過他是菟裘大夫,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吧。

但申棖依然還是犯了難。

因為宰予先前簽發過一份《菟裘招賢令》。

《招賢令》中規定了對於願意來到菟裘供職的賢才,將按等級提供各種待遇。

其中,賢才被分為了甲、乙、丙、丁四個等級。

甲類賢才的標準比較高,要求能夠熟練掌握夏商周三代的禮法制度、歷史源流和施政策略。

當時申棖一看到這個要求,第一反應就是:子我,你直接報夫子的名兒不就完了嗎?

天下間能夠符合這個標準的,要麼是不屑於出仕為官,要麼就已經成了大國的座上之賓。

而偌大的魯國,能滿足這個要求的,據申棖的瞭解,估計也就只有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