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的清晨,宰予沒有照例去與子貢採石涅。

而是選擇帶著趙毋恤與公輸班行走在菟裘的街道上。

這裡比不得曲阜那般繁華,城邑的規模也不算大。

不過或許是魯人傳統尊禮的性格使然,整個城邑的規劃依舊保留著相當典型的宗周邦國特點。

四四方方,層次分明,在府衙的西方,是菟裘的工坊聚集地

從前菟裘的工坊,大多隻能出產些簡單的獵弓、部分日用陶器,常年居住在這裡的也只有不到十戶人家。

而自從宰予到來之後,這裡的產業種類明顯增多,從曲阜遷移來的一部分造紙產業,由張先生領導的木藝加工產業,還有就是最近新開闢的焦炭產業了。

商品種類的增多進一步促進了菟裘當地的商業發展。

當地市場上流通的貨品,從最初的糧食、皮毛、日用陶器等寥寥幾類,快速增加了以書籍、焦炭、煤焦油三大類、十數小類的新型商品。

而商品數目的增加,直接為菟裘帶來了龐大的商隊流量。

自從子貢通知這些商隊,今後大部分書籍將會在菟裘印刷後,整個魯國的書商便開始朝著菟裘匯聚。

他們進貨之餘,自然瞥見了菟裘城中的這些新商品。

他們對於煤炭的興趣不高,但讓宰予意外地是,這幫商人對於煉焦的副產物煤焦油卻異常感興趣。

煤焦油燃燒的氣味雖然不大好聞,但卻能很好的取代動物脂肪充當照明物。

最重要的是,用煤焦油照明要比動物脂肪便宜太多了。

而更讓商人們驚喜的是,菟裘的糧價居然要比魯國的平均糧價高上十錢,而他們對於其他商品的需求也是出乎意料的高。

不論是來這裡販賣日用品還是糧食,都很有賺頭。

於是,在商人們發現了這一點後,坐擁煤焦油和書籍兩大高利潤商品菟裘,僅僅在半年時間內,就迅速成為了魯國商人們行商路線中必須經過的一個城邑。

常跑魯齊一線的商隊,通常在曲阜購入手工藝品與糧食,之後在菟裘卸貨,改裝煤焦油與書籍,之後再順陽關往北走,一路走到臨淄進行銷售,再從那裡購入齊鹽齊鐵帶回魯國。

菟裘糧價和日用品價格偏高,宰予心裡自然是有數的,或者說,這就是他主動進行調節的結果。

他和子貢這半年來,在造紙行業獲利百萬,得到的那些錢自然也不能白白放著。

可如果用這些錢直接在國外大批次採購銅鐵和糧食,這做法完全不現實。

因為像是銅鐵、糧食這種商品,大多屬於各國管制的戰略資源。

買賣的數量如果不多,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放過去了。

可如果一次性吃進大批次,難免會惹上麻煩。

為了解決這問題,宰予在和子貢商議後,便決定參照管仲的做法,人為的在菟裘製造通貨膨脹。

他先是以菟裘大夫的身份,以高於平均糧價的價格,向當地民眾收購他們手裡的餘糧,減少市面上流通的糧食。

之後又規定,菟裘邑將會以現金收購石涅、柴薪等資源,繼續做大市面上流通的貨幣量。菟裘不過是個人口兩千的小城,這兩項政策一齊施展,很快當地各項商品的價格便出現了上浮。

而商人們看到這裡有利可圖,自然也樂得拉著商品來這裡售賣。

他們在這裡賣出糧食、金屬、日用品,又幫助解決菟裘書籍和煤焦油的銷路問題,還帶來了一批商戶定居菟裘。

而宰予和子貢手中的錢幣也換成了滿倉的糧食、布帛、鐵器、食鹽等資源。

而菟裘的商品價格雖然上漲了,但菟裘百姓手裡的錢幣持有量也大大增加。

再加上菟裘的田稅還可以用石涅衝抵,各地商賈運來的商品又變向調節了商品價格。所以總得來說,民眾的生活質量不止沒有下降,反而還穩步提升。

一開始對宰予頗有微詞的桑氏、楊氏等大族對他的態度,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桑氏的老族長桑種時不時就要來府衙給宰予噓寒問暖,處處和宰予表忠心,昨天更是直接拍著胸脯和宰予打保證。

“主君,開採石涅這種辛苦活,以後就交給我們桑氏幹吧,您就不必費心勞神了。宰予當然不可能上了這老小子的惡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