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的打扮的像個低賤的下人,怎麼敢直呼宰予的字呢?

魯國不是最講求禮儀的君子之邦嗎?

為何宰予的采邑中會出現這般不分尊卑的情況?

子貢見一群人都在望他,剛剛還無比自然的神情立刻變得微妙了起來。

他的臉很快紅的發燙,說話的底氣也弱了三分。

“這....丕茲來了,還有這位.....應該是趙氏的毋恤小君子吧?”

秦商忍不住問道:“子貢,你這穿的都是些什麼?’

子貢正思索著該如何辯駁,忽然他腦中靈光一閃:“《詩》中說: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嫉妒,不貪求,這樣做難道有什麼過錯嗎?’

“嗯?這不是子路常說的話嗎?怎麼你

秦商剛說到這裡,忽然想起了之前夫子表揚子路的那件事,他頓時明白了子貢的意思,於是趕忙向他道歉。

“原來是這樣,先前是我失禮了。”

但秦商是明白了,可趙毋恤還迷糊著呢。

他向宰予發問道:“夫子,端木子穿成這樣來找您,是要去做什麼呀?”

宰予笑著回道:“他是要找我去挖石涅。”

“挖石涅?”趙毋恤疑惑道:“您如今不是已經貴為大夫了嗎?如果想要石涅,便讓百姓去挖便是,何必要親自動手呢?”

宰予哈哈大笑著給他解釋。

“這就是你所不知道的了。正好半年多沒見了,我今日便再給你上一課吧。”

趙毋恤聽了,立馬恭謹的走到堂中拜道:“請夫子教誨。”

宰予思索了片刻,開口道:“我的夫子曾經教導過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作為管理者,如果自身的行為端正,那麼即使不釋出命令,想要做的事情也能推行得通。而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就算釋出了再多的命令,百姓也不會聽從。

我治理菟裘,希望民眾能夠努力勞作,但如果自身不能以身作則、參與勞動,那麼民眾又怎麼會願意聽從我的調遣呢?

正因為如此,所以每年立春這一天,天子和諸侯們,都要親自來到田地中勞作,以鼓勵百姓和萬民開始春耕。

天底下沒有什麼事情比管理國家、治理萬民更值得慎重的了。

以法令去約束奸邪之徒,以的言行和行動來影響和感召良善之人,而不能僅僅想著依靠釋出施令、施加懲罰來推行政令。

君王以身作則,大夫們就會效仿。

大夫以身作則,士人們就會子我約束

士人自我約束了,那麼民眾就會願意學習。

民眾都願意學習了,那麼國家難道還不能得到治理嗎?”

趙毋恤聽完這段話,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原來如此。”

宰予聽到,笑著又對他說道:“毋恤啊!今天你還犯了一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