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攻莒的計算(第2/2頁)
章節報錯
普通糧食的價格大約每釜四十錢,而金價則是每斤四千錢。
而一個農夫每年耕地百畝,百畝的收成才不過二十鍾。
按照齊制,十釜為一鍾。
也就是說,一個農夫一年耕作的收入也只有兩斤黃金的價值。
因此,發動一場十萬人的戰爭,一天就要消耗掉五百名農夫一年的收入。
雖然我國攻莒,最多呼叫上下兩軍,但如果再加上隨軍的民夫,算起來也得有個三四萬人了。
就為了一個小小的鄆地,從出發到抵達,再加上戰鬥,總共打上一個月的時間,花費掉幾千人一年的收入,這恐怕不是什麼明智的舉措吧?”
宰予聽了,忍不住為他點贊。
“看來你這段時間的《管子》沒白看,居然都已經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了。
頻繁發動戰爭對於國家的確沒有任何好處,如果打贏了得到土地尚且還不算太虧,如果不能克敵那就是全域性皆輸。
但你不能僅僅考慮到金錢方面的利益。如果打仗只有金錢上的獲益,那麼各國之間為什麼還要互相征伐呢?”
子貢不以為然道:“你不就是想說陽虎在魯國根基不穩,所以想要藉助攻莒翻轉局面嗎?這點道理我還是懂的。”
宰予搖頭道:“不止這個。”
子貢皺眉道:“難道還有其他的利益?”
宰予道:“攻莒是魯國做出的決策。雖然這是陽虎提出的想法,但如果沒有國君和其餘卿大夫、乃至於國人的支援,這個提議也不可能如此順利的透過。”
“國君和其餘卿大夫支援陽虎我還可以理解,畢竟都是存了史書留名的想法,但國人為何要支援陽虎呢?”
宰予道:“這不是很簡單的事嗎?莒國與我國長期交惡,兩國互相征伐數百年,民眾彼此厭惡,因此攻莒存在民意基礎。
而國人又大多參軍,倘若攻莒成功,當然也要論功行賞,拿下鄆地所得到的土地自然也會被分給有功的國人。
所以攻莒這件事,陽虎等人吃肉,國人也能跟著喝湯,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你想想剛才來找陽虎的卞莊子,他那麼急吼吼的想要隨軍出征,為的不就是能跟在後面分一口剩下的殘羹冷炙嗎?”
子貢聽到這裡,還是不放心道:“那夫子難道不會反對這件事嗎?”
宰予沉吟了一會兒:“以我對夫子的瞭解,他就算不喜,大概也不會跳出來進行反對。”
“這是為何呢?”
宰予道:“你難道忘了嗎?夫子說過:名不順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攻莒這件事,如果嚴格算起來,並不算是侵略戰爭,而是奪回原本屬於我國的土地。
所以,這次戰事師出有名,不能算作不義之戰。
其次,夫子還說過一句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每個人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天下自然能夠得到治理。
如果越俎代庖,去插手別人的事務,便等於是亂了《周禮》中為各個官職規定的職責,這就是亂了禮法。
夫子現在擔任小宗伯,戰爭並不屬於他分內的職責。
難道夫子還會違反自己的理念,去插手本該由司馬們掌管的事務嗎?”
------題外話------
更新的三個條件,投票,投票,還是他媽的投票!
——節選自《宰予日記》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