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簡襄之烈(第1/3頁)
章節報錯
趙鞅?
這個名字就像是驚雷一般在宰予的耳邊炸響。
這不是趙簡子嗎?
當今晉國上軍將,未來的晉國元帥,聯合四卿驅逐範氏、中行氏之人,為三家分晉奠定實際基礎的開創者,執政晉國長達十七年的一代梟雄。
如果他是趙鞅,那……
宰予扭頭看向那個趴在地上的孩子。
這個小孩兒該不會是趙襄子吧?
宰予的面部表情忽然變得微妙無比,甚至還有些尷尬。
如果是遇上了晉國的其他卿大夫,宰予還不至於此。
但問題是,趙鞅可是被夫子極力批評過的人。
趙鞅很快捕捉到了宰予的微表情。
“您這是怎麼了?”
有些話,宰予也不好明說,他只能回道:“孟子可能沒對您提到過,我的老師,是魯國的孔子。”
此話一出口,趙鞅立刻明白了宰予的意思。
晉國六卿雖然表面和睦,但實際上卻同魯國的三桓一樣,各有各的算盤和陣營。
韓趙魏三家時常抱團取暖,範氏與中行氏世代交好,智氏則在兩個陣營間左右橫跳。
十年前,範鞅為了對抗剛剛接任晉國元帥之位的魏舒,與中行寅密謀鑄造刑鼎,打算將當年範宣子執政時期制定的刑書刻在鼎上。
這麼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可以殺一殺魏舒這個新任元帥的威風,告訴魏氏不要以為當了元帥就不把範氏、中行氏放在眼裡。
第二,晉國自唐叔虞開國以來,一直恪守周禮,以周禮為治國方略。但周禮維護的是晉國公室的利益,而非六卿的利益。
現在晉國公室衰微,六卿勢力逐漸做大,如果還在周禮的框架下活動,難免會束手束腳。
而範宣子執政時期所制定的法度,就是對於周禮的一次挑戰。
晉國的新法,賦予了六卿極大地權力,將他們徹底從周禮的君臣體系中解放出來,儼然成了六個國中之國。
但範鞅和中行寅雖然想要鑄造刑鼎,但卻又覺得挑戰周禮這口黑鍋實在太大,於是他們就想了個辦法,找趙鞅來當這個背鍋仔。
範鞅與中行寅密謀之後,召趙鞅前來與他們一起到汝水之濱修築新城。
趙鞅到地方之後,範鞅先是派他收繳當地的民間鐵器,聲稱要上繳國家。
鐵器收集完畢後,中行寅又聲稱元帥魏舒下令,要把這些鐵器熔鑄成鼎。
等到趙鞅意識到不對時,刑鼎已經鑄成。
果不其然,正如範鞅預料的那樣,刑鼎鑄成之後,各國士大夫的批判之聲如浪濤般傳來。
但範鞅和中行寅作為幕後策劃者,雖然也被批判了,但唾罵聲主要來自於晉國國內瞭解內情的人。
晉國大夫蔡史墨當著眾人的面公開譴責三家。
他大罵範氏、中行氏幹出這種欺君犯上的事情,遲早會走向滅亡。但趙鞅雖然牽涉其中,但他不知道其中內情,如果修養德行還是可以避免禍患的。
而天下各國計程車大夫們,可不知道晉國國內的這些蠅營狗苟。
他們自然對準作為刑鼎鑄造者的趙鞅一頓瘋狂輸出。
其中罵的最兇的,當屬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