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出使晉國(第2/3頁)
章節報錯
等我下週回國……不,下週可能回不來。
下個月回國,不……下個月也不一定。
反正你不必替大家催我,該還的肉乾,我肯定一條不少的給大家還上。”
子貢一邊搖晃著籤筒,一邊問道:“還有咱們辦報紙的事情,你之前和我說,可以允許國人拿原材料來兌換報紙。
但我後來轉念一想,咱們這麼幹,會不會存在風險啊?”
宰予將拳頭抵在唇邊,故作思考狀:“什麼風險?”
“還能是什麼風險?當然是洩露紙張配方的風險了!咱們這麼幹,不就等於把配方告訴所有人了嗎?
如果我們僱來的那些造紙工匠嘴上再不嚴實一點,回頭讓別人把造紙術學去怎麼辦?”
子貢這個問題算是問在了關鍵點上,但奈何他的顧慮正是宰予想要達到的目的。
宰予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要保護造紙術的配方,換句話說,他是故意洩密。
壟斷造紙術雖然可以發一筆小財,但對於文化傳播來說可不是件好事。
宰予的夢裡,還有一圖書館的書籍等著印刷呢,光靠他與子貢的力量,這事兒也辦不成。
而且造紙本身也不是什麼複雜工藝,就算嚴防死守,遲早有一天也會被他人發現其中玄機。
最重要的是,如果只有他與子貢掌握了造紙術的話,那麼天下人一看到紙質書,就都會明白這是由他宰予印刷的。
可問題是,宰予想要印刷的部分書籍,那是萬萬不能署他自己名字的。
比如說,修訂版的《周禮》。
如果讓夫子知道他居然在《周禮》上搞創新,怕是幾個朽木都不夠宰予雕的,幾塊糞土之牆都不夠宰予糊的。
宰予可不想被夫子開除儒籍。
更不想被一向自詡禮儀之邦的魯國開除國籍。
所以,與其說宰予在主動洩露造紙秘方,不如說他是在找人給他背鍋。
就像楚莊王背不起問鼎這口鍋一樣,他宰予也同樣背不起給《周禮》搞修訂版這口鍋啊!
問鼎只不過是把周天子給揚了。
而給《周禮》搞修訂版,無異於把天下各國的宅基地都給揚了。
所以說這事兒幹歸幹,但卻是萬萬不能不能說的。
不過宰予雖然心裡這麼想,但嘴上還是相當義正言辭的。
“子貢,你這麼想就不對了。所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造紙術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