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棧裡,張騏依靠在窗邊,伴著嘈雜的雨聲講述著十多年前的往事。

“大學畢業後我和玲玉興沖沖的回到鎮子裡,帶來了技師、工匠還有各種裝置,在鎮子後面由鎮長親自圈定出來的空地上開始興建廠房。

一開始工程進展的很順利,經過兩個多月的施工,廠區已經初具規模。可是有一天挖掘地基的工人卻是在地底下刨出來一個大窟窿,那個工人還險些掉下去,幸好被旁邊的人拉了一把。

我和玲玉還有鎮長收到訊息後趕到工地,發現那個地洞裡面黑漆漆的,從外面根本看不到裡面的深淺。我試著扔下去一根火把,可是地洞裡封閉的太久,沉積了過多的二氧化碳,火把剛扔進去就因為缺氧熄滅了。

鎮長建議找東西把洞口堵住,免得耽誤工程進度。可我和玲玉卻是知道必須搞清楚地洞裡面的空間到底有多大。如果裡面的空間很小,那鎮長的方法的確可行。可若是裡面的空間很大的話,廠區裡的一些建築就必須更換位置,否則一旦地面加蓋建築,就會導致地面坍塌。

於是我讓工人將洞口擴大,安排人制作了簡易旋轉風扇朝地洞裡面吹風換氣。等過了幾個小時火把扔進去不再熄滅後,我就帶著幾個技師,讓人用長麻繩將我們放進地洞裡。

下到地洞裡以後我才發現,其實地洞並不算太深,只有二十多米的高度,可底部卻是有一條朝下傾斜的甬道。甬道的四壁有明顯人工開鑿的痕跡,地面也甚是平整。

我和幾個技師拿著火把,壯著膽子進入甬道,走了大概十多分鐘後,卻是被坍塌的石塊泥土堵住了去路。

我們幾個嘗試將其挖開,可發現裡面應該是坍塌了很長的一段距離,若是沒有機械的幫助,僅憑人力幾乎是無法將甬道重新挖通的,只能無奈放棄。

沿著甬道返回時,我在角落裡撿到了一個金屬牌,上面好像還刻著花紋和字,可是因為沾滿了泥土和鏽跡關係卻是看不清楚。

回到地面上後,我把情況說給鎮長和玲玉。地下只是一條不足兩米寬的甬道,而且距離地面也很遠,基本不會對地表建築和地基造成影響。可以按照鎮長的方法將洞口堵住繼續施工。

之後我又把從甬道里撿來的金屬牌給鎮長和玲玉看。玲玉不感興趣,只是看了一眼後就去督促工人找東西堵洞口。在玲玉看來,任何事情都沒有建廠來的重要。

可鎮長看到金屬牌後卻是神情大變,把牌子要了去後便匆匆離開。”

說的有些累了,張騏停住話頭,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幹癢的喉嚨,又朝顧清要了一根菸後才繼續講道。

“當天深夜,鎮長找到我說已經搞清楚了金屬牌的來歷。當時鎮長整個人表現出一種特別亢奮的表情,兩隻眼睛好像都在冒著光。

鎮長拿出一本線裝手抄本古書讓我看,我接過來翻看了幾頁,發現這本書竟然是鎮長的祖上數代共同所寫,裡面記載了近三百年來鎮子裡發生過的大小事情。

見我每一頁都看得特別仔細,鎮長顯得有些著急,直接動手翻了幾頁後,指著其中的一頁讓我看。那一頁記載的不是鎮子裡發生的事情,而是一個傳說。

秀山鎮乃是六百多年前,由爭奪天下失敗的吳王后裔逃亡到這裡所建。鎮子裡的居民全都是吳王軍隊裡那些軍漢的後代,而每一任的鎮長則都是由吳王嫡系血脈擔任。

吳王最初乃是靠販賣私鹽起家,成為一方諸侯後所佔領的地盤又是當時最為富庶的江南地區。所以吳王也許不是當時諸多勢力中最強的,卻絕對是最富的。

據說敗亡前夕,吳王暗中將那些年積攢的金銀財寶和幾個最為看重的子孫藏到了一個一處隱秘所在。一來保住血脈不至於就此斷絕,二來也保留了東山再起的希望。

可這畢竟只是個傳說,一直都沒人當回事,慢慢的也就被鎮子裡的人所遺忘,只有鎮長家裡世代相傳的古籍裡還有所記載。

看完古籍的記載後,鎮長從懷裡取出我從甬道里撿到的那個金屬牌。牌子表面的泥土和鏽跡都已經清理乾淨,顯露出它原本的材質和上面清晰的字跡。

牌子的一面刻著一個吳字,另一面則刻著少將軍三個字。

鎮長指著牌子興奮的說那個傳說也許是真的,工地下面的甬道盡頭可能就是先祖吳王留下來的寶藏。

我對六百年前的那段歷史有些瞭解,仔細想來覺得還真有些可能,於是便問鎮長有什麼想法。鎮長的意思是這件事情最好先不要讓其他人知曉,免得走漏了訊息,引來外人覬覦。工地那邊施工照舊,然後他這邊找幾個信得過的人趁著晚間工地無人的時候去偷偷挖掘。

如果挖通甬道里面什麼都沒用,也省的被旁人看了笑話。可若是裡面真有先祖留下的寶藏,那鎮子裡的人就能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了。而且也有充足的資金,用來擴大鋼鐵廠的規模。

聽了鎮長的話後我也是頗為心動,於是便點頭同意。

當晚鎮長就組織了幾個人,帶著工具偷偷進入地洞去挖掘坍塌的甬道,而我則在上邊把風。

甬道狹窄,清理出來的泥土碎石無處安置,只能透過人力運送到地面,傾倒在隱蔽的地方。而且裡面坍塌程度比我最開始的預料還要嚴重的多,整整挖掘了五個晚上,也只是清理出不到十米的距離。鎮長有些心急了,便又找來幾個信得過的張姓同族加入。

隨著挖掘人員的增多,每天夜裡清理出來的泥土碎石也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玲玉在巡查工地時,發現了前一晚運送清理泥土碎石時不小心留下的痕跡。

玲玉沿著痕跡一路找到傾倒安置的地方,看到猶如小山一般堆積的泥石便產生了懷疑。

當晚我正同往常一樣放風時,玲玉突然帶著從外地聘請來的技師和工匠衝進了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