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戰爭中,常常會有這麼一支部隊,時刻不離自己所保護的將領左右,平時擔負警戒、傳訊等任務,戰時隨將領衝鋒陷陣。古代打仗軍規中一般都會有,“主將死,親衛無故而存者皆斬”的鐵律。

這就是——親兵。

相對這般比普通士兵大的壓力,親兵隊的裝備和待遇也是比普通士兵高。

親兵隊一般都是驍勇之士組成,可以說是精銳中的精銳。

所以前來換防的匈奴騎兵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實打實的踢到鐵板上了。

此時兩百三十多人的北匈奴騎兵尚能上馬作戰的僅剩七八十人。

他們被蕭塵這些人殺的膽戰心驚,早沒了再戰的勇氣。

此時剛剛結束第四輪衝殺,他們已經對全殲這支規模遠少於自己大漢軍隊不報希望了。

北匈奴人猛然發現,現在不是殲滅眼前這個硬骨頭的問題,而是他們能不能逃離這裡的問題。

衝殺了四回後,匈奴人這才發覺他們的後路已經被截斷。

因為他們發現第二輪對沖結束後派去報信的五個匈奴騎兵壓根就沒跑掉,他們橫七豎八的躺在不遠處大路當中。

他們是被潛伏在路邊的大漢軍人暗哨射落下馬的,一個都沒逃脫。

返回部落的大路已經被漢軍截斷。

“呼!呼!呼!”

周雲率部發現匈奴人看著他們,當即下令士卒敲著盾牌挑釁著,想替軍侯蘇純,屯長蕭塵他們吸引火力。

先鋒屯左隊周雲已經率部嚴陣以待,大長盾組成盾牆將大路截斷,長槍林立。

在盾牌後面數十名大漢手持連弩枕戈待旦,躍躍欲試。

周雲左隊本來下馬在路邊執行警戒任務,看到匈奴大隊騎兵之後,沒有長官的命令的他們選擇了繼續潛伏。

但是當看到蕭塵他們四十人對匈奴人發動衝擊後,周雲當即下令組成盾牆將這幫北匈奴騎兵的後路截斷。

只要匈奴騎兵敢他們衝刺,五十多人的密集的箭矢足矣將這支不到百人隊匈奴騎兵全部留下。

只是沒有戰馬的他們還不足以主動攻擊戰馬,他們只能結陣等著匈奴騎兵衝擊他們的防線。

因為如果陣型一亂,他們反而成了待宰的羔羊,所以周雲他們含著淚水狠心看著三位主官帶著親兵一趟又一趟的衝擊著數倍於己的匈奴人。

周雲對著匈奴人大吼道:“孫子,來找爺爺啊!”

然而匈奴人也不笨,他們面面相覷之後,還是決定積蓄力量,繼續對蕭塵他們發起衝鋒。

他們眼前是如同鐵閘一般的二十多人,雖然人數很少,但是戰鬥力驚人,就在連續四次衝殺後,雙方都有些精疲力竭。

雙方默契的沒有立刻掉頭衝殺,而是隔著五六十步的距離對峙著,喘息著。

然而下一秒,匈奴人後悔了,後悔了這片刻的喘息。

匈奴人眼睜睜的看著蕭塵他們將起捲了的刀歸鞘,又將掛著的連弩抱了起來,換了箭匣。

匈奴人剛體驗過這連弩的威力,此時他們如同待宰的羔羊絕望的的看著蕭塵他們重新給連弩換上箭匣。

這些傢伙不講武德啊!

匈奴騎兵之間突然起了衝突,他們一會兒看看後面的盾牆,一會兒看看前面端著連弩緩緩後退的蕭塵等人,雙方激烈的爭吵著。

匈奴人很糾結向前衝還往後撤,他們此時已經沒有勇氣再面對這變態的連弩衝鋒一次。

兩息時間,十支箭矢,聞所未聞。

此時他們距離那二十多人的鐵軍大約七八十步,這點距離足夠蕭塵他們射光一匣子箭矢,再抽出近戰武器衝殺一番。

……

此時蕭塵他們也好不到哪裡去了,他們四十三人此時還剩二十六人,而且各個帶傷。

蕭塵肩膀上裂開了一道觸目驚心的傷口,蕭塵臨時用戰袍包紮了一下。

“真他孃的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