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搶手貨的虎蹲炮歸屬問題最後在蕭塵的建議下每隊三門,四隊共十二門。

每隊成立一個炮兵班,加上班長共十人。

必要的時候,所有炮兵可以集結到一起使用。

所有炮兵班的幸運兒在熬過蕭塵喋喋不休的原理講解之後,都躍躍欲試想過把癮,最後每個炮兵班都只有一次射擊機會,藥量減半。

其他人只有羨慕的份,最後只能退而求次打起了火銃的注意,但是被蕭塵一口回絕了。

因為火銃的精度威力感人,讓蕭塵不敢分散使用,精度威力不夠,數量來湊。

如果六十根火銃齊發的話,百步之內威力倒還說得過去。

……

……

這支近三百人的隊伍這次走的路線是白山南麓,至少到達伊吾之前是安全的。

伊吾到蒲類海盆地的話必須橫穿白山山脈,而蕭塵他們所看到那支百人規模的北匈奴騎兵很有可能就在白山山谷的要道上駐紮。

而且唐火火他們遇襲的地方也就在這山口附近。

所以在第九天紮營的時候,蕭塵覺得靠近伊吾,附近有匈奴人的話最好抓個舌頭,就算前哨遇到襲擊,他們也不會認為是大軍進攻的前兆。

蕭塵只帶著姚大和唐火火還有呼延洪四人未披甲,輕裝上陣,前出山谷偵察。

他們並沒有沿著谷底走,而是沿著山谷兩側的山腰前行,白山也就是後來的天山東段地區山嶺時斷時續,山勢低平,如果對方佔據半山腰,將對山谷一覽無餘。

蕭塵四人身上塗滿了泥巴,和猴子一樣在山腰往北摸去。

四人並沒有湊在一起,而是前後左右散開,間隔二十步,並全程保持沉默。

在往北大約二十里的時候,天已經發黑,蕭塵等人互相之間也只有動的時候才能發現彼此的存在。

他們這一路上保持著這種極限的距離。

這需要默契,還好他們四個在上次前往蒲類海東北角的時候已經合作過一次,所以這次也就輕車熟路了。

本來姚大要走最前面,但是被蕭塵以傷未好徹底為由拒絕了,而且這裡距離伊吾不遠,按理說應該沒有北匈奴人的蹤跡,他除了要發現北匈奴哨位之外,還要勘查行軍路線,所以蕭塵一馬當先。

然而越是覺得北匈奴不會出現的時候,偏偏會遇到。

突然,走在最前面的蕭塵聽見了一聲輕微的拉絃聲。

緊接著是一聲狼嚎。

走在最前面蕭塵立刻反應過來他這是被暗藏在半山腰的匈奴暗哨發現了。

蕭塵下意識彎腰,朝前面的石頭後面躲去。

蕭塵沒想到會在這麼近的距離發現北匈奴人。

果然一支凌厲的箭矢擦著蕭塵的臉頰一閃而過,箭羽帶起的風颳的蕭塵的臉頰隱隱作痛,射空的箭矢擦過石頭濺起陣陣火花。

蕭塵甚至沒發現匈奴人人暗哨在哪裡。

“好險!”蕭塵躲在石頭後面摸了摸身上,發現自己沒受傷便鬆了口氣。

這時候從前面一塊大石頭傳來了一陣嘰哩哇啦的匈奴語言,好像在喝問。

好在蕭塵這一路上找呼延洪學了幾句匈奴語言,他很快反應過來,躲過在箭矢射不到的地方,用匈奴語言大喊道:“別動手,是我,是我!”

北匈奴哨兵一是聽說著蕭塵說著匈奴語言的人,於是停止射箭,嘰哩哇啦的說著什麼。

蕭塵聽不懂,於是不管前面的匈奴人喊著什麼,一個勁的大喊:“別射箭,我出來了!”

蕭塵就學會了這兩句匈奴話,其他話他也不會,所以他只能裝作驚恐的樣子,反覆重複著。

也許是因為匈奴人只發現了蕭塵一個人,所以他們在朝四周張望發現沒有其他人的時候,三個北匈奴人從藏身的大石頭後面閃了出來,一人持弓警戒,兩人抽出彎刀朝蕭塵的藏身之處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