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背叛他的人吃了癟,此刻他的心情是暢快的。

蕭炎其實給他們每人要了一件衣服,但是要歸要,給不給就另說了。

雖說地牢裡的死囚有家屬會送衣物,但是事出緊急,怕是很多人都拿不上衣物了。

至於朝廷派發的衣物,只能說聊勝於無。

另外朝廷下令妻子父母可以自願跟隨,為了防止囚犯逃跑,一般家屬會和囚犯們分開前往屯軍之地。

等到了敦煌,怕是黃花菜都涼了,三千里路,越往北越冷,蕭炎也不怕他們不低頭。

“還有啥沒?”唐三幸災樂禍了半天,卻沒得到回應,頓時倍感無趣,又追問。

“有是還有一樣,但那是我的!”蕭炎首先申明瞭所有權,因為他信不過其他人的廚藝。

“啥東西?”

“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蕭炎賣了個關子。

就算說了,還得費口舌連比帶劃的解釋一番,還不如不說。

~~

第二天,由平陵縣縣丞宣讀朝廷詔書,已得知訊息的死囚們反響並不響烈,反而還有些失望。

因為他們沒能看到平陵縣縣令親自宣讀,在他們想象中,如果是縣令宣讀詔書或者送他們的話,那他的表情一定很精彩。

可惜平陵縣縣令沒有給他們笑話他的機會。

平陵縣到敦煌郡,三千五百里路,每天行軍五十里,需要七十天。

事出緊急,就在蕭炎和竇憲見面第三天,他們這批死囚就要前往右扶風府集合,然後由兵士押解前往敦煌。

走的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想到這裡,蕭炎內心深處一陣悸動,因為後世自己的老家就在絲綢之路上。

能看看隔了兩千年的老家,那時候什麼樣的滋味?

蕭炎在最後一天太陽落山前收到了竇憲送來的衣物還有鐵鍋。

鐵鍋的厚度大小正好合適,還貼心的帶了一個木製的鍋蓋,以及一套廚具,以及揹他用的布兜。

一件只有富貴人家才能穿得起的從頭到腳的貂皮大衣,四件合身有主的羊皮大衣,還有十五件尺寸大小一致的厚厚麻衣,據說裡面填充了鴨毛鵝毛還有碎布。

對於尋常百姓來說,這樣的衣物已經是上好的過冬衣服了。

不用說,那貂皮大衣就是蕭炎本人的,而且不知出於何種目的,在貂皮大衣裡子裡繡著幾個字——“平陵竇憲贈蕭公子”。

是怕別人搶走這大衣,還是怕別人不知道蕭炎是竇家的人。

蕭炎對這種小動作頗為鄙視,但眼下說不定還有用處,畢竟竇氏一族還是很有底氣的,到時候可以嚇唬嚇唬一些不長眼的小人。

眾人不明白蕭炎要一個不大的鍋幹什麼,,顯然那是蕭炎的私人物品,再好奇也沒眼前的一堆衣服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