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明一聲令下,滿堂鴉雀無聲,出了那些親兵,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端坐大堂上的言明。

一旁的師爺急忙開啟手中的摺子,再仔細確認一邊要審理的案子的經過。

在平陽,師爺都是由本地書院的書生擔任。

每個月,平陽都會從書院裡選出一位德行高尚,熟明事理的書生在平陽衙門裡面擔任師爺,輔佐衙門老爺審理案子,處理公務。

當年,言明是在汶陽讀的書,但是汶陽慘案時言明僥倖逃了出去,倖免於難,便在平陽書院落腳,最終中了舉人,才坐上了平陽的政事主簿,俗稱“衙門老爺”。

所以,這個規矩便是言明定的。

因為這樣一來,避免的師爺受賄扭曲案件的事情,也能間接扶植自己在平陽未來的勢力班子,可謂是一舉兩得。

那書生查閱過後,確認仔細,便開始忙碌了起來。

書生轉頭望向了一旁的書簿,使了個眼色,那書簿頓時心領神會,急忙提起筆來。

師爺:“大漢洛中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事。”

師爺:“京城人士徐子墨,攜奴婢一人,欲往蜀西而去,過路平陽。”

師爺:“於二十六日晌午十分,遭歹徒五人,圍堵曾陳巷口。”

師爺:“索要錢財,圖謀不軌,欲行傷天害理之事。”

師爺:“徐子墨當街反駁爭鬥,後訓練親兵到場,終一死四傷。”

師爺:“案件諸由,疑點未破,故二十七日辰時審理,後交由平陽王府批閱處置。”

師爺唸完,衙門外面的百姓也算是簡單瞭解了經過,這才算是公開庭審。

言明端坐大堂,神色威嚴,注視著臺下的徐子墨。

手中驚堂木拍過,衙門裡面一聲清脆。

言明:“你可就是徐子墨?”

徐子墨急忙躬身施禮:“在下便是徐子墨。”

言明:“方才所述,可有紕漏失誤。”

徐子墨急忙回答:“方才大人所述,俱是真實,未有一絲紕漏。”

言明轉頭看向一旁負責記錄的書簿,厲聲說道。

言明:“你可記下清楚。”

那書簿點了點頭。

那師爺也急忙跑到了書簿面前,接過了那一紙文書,快步走到徐子墨面前,讓徐子墨畫押。

徐子墨仔細檢閱了一番,也沒發現什麼紕漏,便伸手沾了印泥,按了手印。

師爺又接過文書,跑到言明面前,遞給言明,而那書簿又拿出了一張新紙,準備記錄接下來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