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墨盧俊才循聲望去,只見一個藍衣宣旨太監正耀武揚威地向這邊走來。

在這個老太監周圍,簇擁著隨行的禁軍侍衛與大理寺的人。

“旨!”

宣旨太監一聲清脆,方圓數十步之內的人都能清晰地聽見。

周圍的眾人心中一陣驚喜,因為作為南漢的武臣,眾人已經多少年沒有聽過“旨”了,即便是作為陛下直屬武官的公孫琦,當初臨危受命時得到的也不過是個“宣”,所以眾人心中是又驚又喜,又默默敬佩徐子墨的功績。

眾人惶恐地跪身在地,不敢發出一句聲響。

徐子墨也急忙跪身下拜:“臣,大理寺武直臣徐子墨接旨。”

宣旨太監緩緩扯開了黃緞聖旨,清了清嗓子,挺直了腰桿。

“御覽方承,四海歸心。大理寺武直臣徐子墨,為人忠勇,謀略過人,自宮中妖禍之事,內平逆反之徒,救朕於十萬火急。外御四方軍馬,挽大廈之將傾。”

“今海內鹹平,百官聚首,皆以其功高勞苦,故授徐子墨大理寺少卿一職。”

“另授太子府直屬武官銜。”

“望徐愛卿再接心力,不負皇恩。”

“欽此!”

徐子墨:“臣,徐子墨接旨!”

宣旨太監將那聖旨折了折,遞給徐子墨。

徐子墨雙手接過,緩緩起身。

眾人也緩緩起身,頗有些羨慕地看向徐子墨。

這時,大理寺內過來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就連牆頭上也趴著幾個人。

宣旨太監:“徐大人這一舉真是風光無限啊。”

宣旨太監:“老奴這麼多年頭一次給武臣宣旨吶。”

徐子墨瞬間聽出了這宣旨太監話裡有話,急忙從袖袋裡取出滿滿一袋碎銀,遞給宣旨太監。

宮內的太監大多如此,平日裡藉著傳旨報喜的緣由收點油水。

這也不能怪這些人自私圖利,因為畢竟這些切了身的人無兒無女,老來一身是病的時候又沒有兒女在旁伺候,只能先靠些日常之便收些小錢為以後做準備。

所以絕大多數時候,接旨的人還是會識趣地賞些錢的。

不過倒是有那麼一些“硬茬”,仗著孔孟聖人的道理撐腰,一文錢不給,一毛不拔。

宣旨太監微微側著臉,故作推辭:“哎呀,徐大人,這要老奴哪裡承受得起。”

徐子墨:“晚輩心意,不成敬意,還望公公笑納。”

那宣旨太監一把接過,隨手掂了掂,見分量充足,便心滿意足地收入了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