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洛中二十一年,八月初九。

一陣秋風掃過,打落了片片樹葉,如雨點般落在街上。

街上,堆滿了金黃的枯葉,留給各家打掃,將整個京都浸入金黃的景象。

鞭炮炸鳴的聲音,開始陸陸續續在京都各處迴響,無不體現出市井小民的熱鬧與歡喜。

大內,已然平靜了下來,徐子墨誅妖救駕的事情也隨著皇榜地張貼轟動了整個京都。此時家家戶戶傳頌起來徐子墨的功績,就連各處茶館戲樓也開始在茶餘飯後添油加醋地掰扯著徐子墨的故事。

彷彿,沒有人再想之前那樣擔驚受怕,閉門不出。各處的街市店坊,也開始開張招呼,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繁華熱鬧。

但是這世間的悲歡並不相通,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此時此刻,天才剛剛蒙亮,六部的官員便匆忙趕赴任上,隨時準備皇帝趙安下旨進行官員調動。

大內的妖禍之亂,恰恰成為了文武百官調動升降的理由,朝內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所以官員都明顯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一個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敢有一絲怠慢。

內閣的幾個元老更是下了轎便一路小跑到勤政殿面聖,準備迎接著朝堂上的血雨腥風。

此時勤政殿內,雖然坐滿了各處的重臣,但是所有人卻一言不發,整個大殿顯得分外安靜,一股壓抑緊張的氣氛撲面而來。

勤政殿內,分為前中後三個殿廳,後殿是趙安審閱奏疏與軍機密報的地方。中殿較小,連線前後兩殿,只是一個精緻的屋子,一般是趙安休息飲茶的地方。前殿最為寬闊明亮,雕樑畫棟氣派非凡,中央擺一張紅木長桌,兩旁賓位各擺四把太師椅,是內閣重臣平常議事的地方。

此時,八位內閣重臣都已就座,靜靜地等著趙安的到來。

只見八位年餘六十多的老臣,彼此只見相互看兩眼,既想打聲招呼寒暄幾句,但是又想到今日這時節,不禁悲從中來,便低下頭合上眼,嘴巴也乾脆閉了起來,不敢再說什麼。

這時,大殿門外傳來幾聲熟悉地咳嗽聲,打破了這份尷尬的寂靜。

眾人紛紛循聲望去,只見顧懷樓緩緩走了進來。

幾個老臣急忙起身,離開座位,快步走上前去,圍攏在靠山面前。

“王爺……”

顧懷樓一身朝服,有些佝僂,神色憔悴,兩鬢斑白,彷彿一夜之間蒼白了許多。顧懷樓與近前的幾位老臣攙扶著,噓寒問暖起來。

要是在平時,顧懷樓是萬萬不可能穿著朝服來勤政殿的,只是一身便服,囂張至極。

而如今,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神色。

“王爺,近來安好。”

一位老臣熱淚盈眶,忍不住地問道。

顧懷樓輕輕閉上眼,側過臉,神色悲沉地搖了搖頭。

顧懷樓:“都坐吧,等陛下來。”

幾個老臣見顧懷樓如此落魄,不禁為自己的情況開始擔憂,但是又無可奈何,只能靜靜地坐下,等候趙安的到來。

於是,氣氛又尷尬的起來,陷入了一片沉寂中。

眾人心裡明白,趙安是故意遲些來這裡,讓這群文官等久一些。

趙安就是想讓這群文官知道,他們也會有一天非常煎熬地等著自己。

過了許久,一陣微風拂過大殿,送來了些許清涼。

“蘭不芳兮春已去,官不察兮民已歸。”

大殿之中,頓時迴響著趙安的聲音。

眾人紛紛抬頭,向中殿的方向望去,只見趙安一身便服,手持一面小銅鑼,緩緩向眾人走來。

眾老臣如釋重負,紛紛就要起身跪拜。

趙安一敲銅鑼,一聲清脆迴盪在大殿之中。

趙安冷冷地說道:“都坐回去吧,平時也不見你們跪。”

眾老臣紛紛遵旨不敢怠慢,又坐了回去。

只是這一坐,如芒在背,是坐也心悸,不坐也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