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山,一切上等的秘法,除了四大禁術由四位長老單獨保管,剩下的皆記錄在冊,分門別類,存放在天君藏經閣裡,供蜀山弟子自行修煉。

在這八萬四千經卷秘法中,有一部,卻是蜀山各個弟子必須研讀的經典。

這便是,《天寶錄》。

相傳,《天寶錄》為蜀山一位上仙飛昇時,傾盡最後一絲凡體之息所寫下的修煉秘法,洋洋八百二十言,其中隱藏無數秘法,其中就包含成仙了凡的秘密。

因此,每一位蜀山弟子都會隨身攜帶一份手抄的《天寶錄》,仔細研讀,每一位弟子幾乎都會從中有所收穫,發現新的秘法功訣。

而秘法,則是分為兩個境界。

第一種境界,叫“玉變”,是指將秘法的靈息與功力,傾注在自然萬物中,再進行排程與運用。譬如雷法,就是用體內的“精”與“炁”溝通天地,引出天地靈息,再將這股靈息透過手訣指引注入理想的雷霆閃電,隨著道法地施展利用這股雷霆之力斬妖誅邪,威力異常。

第二種境界,叫“巖虛”,是指修煉者的能力達到一定境界後,不需要自然事物的寄託,可以排程大量的靈息以至於獨立成體。如果達到這一境界後使用雷法,施咒者將不再需要以雷霆為載體,不再對天時有所要求,直接在空中將靈息凝聚,隨著手訣,一揮而下,是“玉變”境界的百倍威力。

蜀山的道法分為:炁法,符法,道法,雷法,陣法,玄法。

而這些法術施展的形式又有“體相”與“勢相”之別。

但是,無論是使用哪種道法,以哪種形式施展,“巖虛”境界的威力都要比“玉變”境界強上百倍,修為高深者更是相差千里,讓後者望塵莫及。

所以,蜀山弟子也習慣把那些能夠運用“巖虛”境界道法的人,稱為“開卷”。

鎮穀神色慌張,有些呆鄂地看著徐子墨。

因為在鎮谷的印象中,徐子墨固然天賦異稟,又有著清徽掌門與幾位長老的教授,但是絕對不可能在兩年之內,從一個剛剛會用炁的俗家弟子,變成達到“巖虛”境界的半仙之軀。

要知道,如果達到了“巖虛”境界,那基本和飛昇羽化只差“臨門一腳”。所以鎮谷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徐子墨竟然真的能做到。

只見徐子墨幻化身形,變作八處身影,另外七處皆是由天地靈息組成,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一般,散發著幽藍色的光芒,絲毫不輸給當空的太陽。

由於徐子墨也只是剛剛達到“巖虛”境界,所以施展的法相還是有幾分拘謹,少了幾分勢不可擋的壓迫感與攝人心魄的氣場。

但是即便如此,也足以讓鎮谷心中感到幾分恐懼。

鎮谷此時心中只有一種想法,那就是趁徐子墨的法相還沒有成型,趕緊跑!

瞬間,鎮谷收劍入袖,揮袖搖身,向地面落去。

徐子墨本身就是剛剛達到“巖虛”境界沒多久,身體與修為還沒有適應這種極其耗費靈息的道法,再加上唸咒手訣又消耗一些時間,所以施展一次這樣的道法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成型。

徐子墨見鎮谷落身逃去,急忙收了法相,落地追去。

徐子墨微微一笑:“師兄,哪裡逃!”

鎮谷見徐子墨已然落地,心中不禁驚奇他收勢的迅捷。

鎮谷從袖帶裡取出寶劍,一邊運炁奔跑,一邊將那袖珍寶劍變作一支玉笛。

鎮谷一口仙氣吹過,腳下升起一團煙霧,這煙霧瞬間將鎮谷穩穩托起,向林中疾馳。

徐子墨眼見鎮谷逃脫,飛身躍去,藉著林中微風施展道法。

徐子墨手訣掐出,頓時身輕如燕,飄飄然輕盈無比,踩著林中竹竿草葉便向鎮谷追去。

兩人的御風法皆是出神入化,一時間不相上下,在林中疾馳追逐。

林中的其他弟子,也紛紛被兩人高超的道法所吸引,紛紛停下腳步觀看,又見兩人遠去便起身追逐。

“快看!是子墨師兄和鎮谷師兄!”

“是御風法!”

“兩位師兄已經是非常人的境界,真夠我修煉十年了。”

“今天真是沒白來,這些就夠我學的。”

“快快快,跟上跟上,兩位師兄向林中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