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1/3頁)
章節報錯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悲壯的詩歌迴盪在大秦。
像是身臨其境一樣,百姓們感受到那股悲切淒涼的心情。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一句‘恨’,怎能說盡靖康之恥?!
當初的大宋有多富裕,現在就有多慘。
國家保不住自己的君主。
君主保不住自己的臣民妻兒。
絕對是恥辱!
說到底,還是朝廷武弱文強的緣由。
一些人恍惚發現,早在趙匡胤時期就有苗頭了。
趙匡胤對待臣子太過於‘仁慈’。
而‘仁慈’帶來的不一定是好事。
文臣不擔心受到責罰,想怎麼罵,就怎麼罵皇帝。
武將地位低下,朝廷忽視了軍事人才的培養,整個國家軍隊混亂。
再加上百姓生活太過富裕安逸,不能居安思危,導致‘兵雖多而戰力弱,國雖強富而兵不強’。
少有的將領如岳飛、韓世忠等人也被猜疑。
整個大宋如同肥碩的豬,膘肥而沒有抵抗的力氣,只能任由異族宰割。
之後的皇帝沒有深刻認識到國家政策的錯誤,得過且過,任由朝廷外戚、權臣掌權。
內憂外患之下,宋朝的統治陷入崩潰癱瘓之中。
而北方異族,就像大漠上的狼,一旦確認獵物沒有還手之力,便會立即撲上來,狠狠地咬下一塊肉。
宋朝孱弱,異族南下進行大|屠|殺!
部分朝臣和皇帝南下躲避,但一點蝦兵蟹將,如何能抵抗得了兇猛的異族?
異族軍隊強攻猛打,僅剩的宋軍無力還擊。
為了維護最後的顏面,年僅七歲的宋少帝趙昺,民族英雄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
海面上漂浮著無數屍體。
有詩曰: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詩,簡直是字字泣血!
人難免有一死,但要時刻記得,對得起歷史。
章臺宮前。
“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