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還不知道他的子民要讓他學習武則天。

雖然大概也能猜到。

但眼下,他的臣子們也是個麻煩。

只見今日到場的眾大臣眼巴巴地看著嬴政。

熟悉皇帝的他們如何不知,嬴政對科舉制心動了。

之前或許還只是有這個概念,一點模糊的想法。

但如今……

好傢伙,現在武瞾直接把她改革的東西展示出來了!

什麼辦太學,讓各地子民都能學習。

什麼開殿試,由內閣預擬題目,然後呈請皇帝選定狀元。

還有武舉,武舉直接選拔武藝高者為武狀元,讓武藝高強者跳過上戰場的步驟,迅速落到符合其水平的位置。

大秦也有這種手段。

但這些手段僅限於貴族。

畢竟總不可能真的讓一堆貴族全靠軍功晉升,真這樣的話在和平時期哪來那麼多首級和軍功?

而武舉跟大秦制度不一樣的是,最後選出的人側重於實力,而不是家世。

——完全不看家世是不可能的,大族的面子還要顧及一些。

最後是試官制度。

試官,即讓想當官的人進行“試職”,即先給一個職位,以試其才能,在做事的過程中證明自己。

——這不就是員工試用期嗎!

東西要試了才知道好不好用,人也要試了才知道適不適合做這個。

試官制度簡直不要太超前好嗎!

當初秦羽看到試官制度都傻眼了。

武則天那麼有遠見的嗎?

牛人!

當然了,他剪輯的皇帝,沒有一位不是牛人,哪怕是劉邦,再怎麼無賴也是個有才之人。

不過,以上四個制度,尤其是辦太學、開科舉,如同陽光一樣照進老百姓心中,卻如同黑暗一樣將世家大族籠罩。

庶族地位提升了,世家大族的地位不就下降了?

到時候先安排自己一些不太成器的兒子孫子侄子到關鍵崗位上給自己掙面子、掙資訊、爭權利不就麻煩了許多,甚至是不可能做到?

誰都不願意!

只是,願不願意跟他們沒關係。

嬴政說要辦,那就辦到底!

忽略大臣們求情的目光,嬴政將改革選官制度列入計劃中。

朝臣們能做的只有一點:好好為嬴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