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昏君(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這之後,今上更是下了一些昏頭昏腦的旨意。
張瑞之事得查,正好晉王正在查張瑞的大兒子,那就一事不煩二主,讓晉王接著查張瑞。
但是張瑞身為一國執宰,不可輕易動搖,因此張瑞還做他的執宰,可以進出都堂,由他的二兒子張旭樘代為坐牢。
這樣張家兩個兒子都在牢裡,也就不怕張瑞跑了。
劉寶器在心裡大嘆一口氣,和方維春對視一眼,都感到無話可說——今上真是糊塗,張瑞既然不忠,怎麼還能許他出入都堂?
都堂涉及的都是國家大事,既然張瑞有謀逆之嫌,就算不將其革職查辦,也當軟禁在家,等事情分辨清楚之後,再行安排。
再者當年陳王造反的時候,張旭樘才三歲,就算他是天縱奇才,也沒有三歲就參與造反的道理。
眼下只盼著晉王能從張旭靈那裡審問出一些東西來。
張黨也從今上“仁慈”中獲得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張家倒不了。
沒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張瑞,張家這棵大樹就倒不了,頂多損傷一些枝幹。
唯一值得擔心的就是晉王,晉王能從劉求俞口中審出實話,抓走張旭靈,恐怕也能從張旭樘口裡得到一些訊息,進而對張家造成打擊。
殿內人心各異,殿外雷聲滾滾,驟雨已至,殿中香氣也變得溼漉漉的,附著在眾人身上。
在大雨之中,今上起身退朝,忽然又賜了張瑞一頂抬輿——他認為對張瑞不能逼迫太緊,否則張家狗急跳牆,脅迫燕王謀反,他危矣。
再者他並沒有要讓張家滿門覆滅的意思。
抬輿上覆蓋著把大青傘,已經到了垂拱殿之外,張瑞鄭重取過官帽,捧在手中,在燕王陪同之下,一路走到殿外屋簷下。
殿外還備著許多青色雨傘,供大臣們前往待漏院修整一番。
屋簷下水滴如線,樓高水冷,天空一片蒼灰之色,雷電在雲層中不斷閃現。
晉王舉止溫文,也走到了廊下,張瑞和燕王在右,他獨自一人在左,身後群臣也隱隱分割開來,一部分站立在晉王身後,一部分站在張瑞身後。
比起在殿中聽候今上發話時,此時顯得更為安靜,急雨如箭,在地面濺起無數水花,一陣大風劈面而來,內侍急急忙忙舉傘相對,卻還是將三人衣裳都沾溼。
風過之後,萬千水痕又歸於原地,似乎只是虛張聲勢的一場攻擊,未曾擊倒了誰。
------題外話------
今天頭昏腦漲,也許只能更這一章,萬望見諒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