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南明(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果遇到一個叫大玉兒的女人,把她帶到我這裡。”
方正給天雄軍放了一天的假,准許他們以十人為一個小隊,在盛京城裡燒殺搶掠。
經歷了半天的廝殺,天雄軍也需要進行發洩。
他們還處在比較低階的趣味當中,需要用這些最原始的慾望來吸引他們,讓他們記住,只要打勝仗,就可以享受特權。
當兵為了什麼?
當然是吃飯!
玩女人!
如果沒有這些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誰還跟著你玩命。
尤其是這個年代的明朝人,對於國家、民族並沒有很強的概念。
這跟我們後世的人看法有很大的不同。
不少人讀歷史,看到古代的那些人,不明白他們為什麼不能自發的組織起來,抵抗外族入侵,振興自己的國家。
那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人,接受的愛國主義的教育。
對於國家,民族,榮譽的概念很清晰,都知道要愛國、愛自己的民族,愛自己的家人。
但是古代的許多人,不能說百分之九十九,起碼有百分之八十是不識字,一輩子也接觸不到外來的資訊。
他們一輩子故土難離,活動範圍不會超過方圓一百里。
你告訴她們,敵人來了,你們要反抗,要愛國,他們能聽你的才怪。
方正和胡一刀兩人,在大清的皇宮中站立,就站在乾清宮的大門前。
這裡的乾清宮,比之大明的太和殿,規模和裝潢都差了甚遠。
胡一刀對此嗤之以鼻,“夷狄之邦,也敢效我大明!”
“可就是這樣的夷狄之邦,打的我大明軍隊,節節敗退,只能據城以守。”
方正心中五味雜陳,很是複雜。
如果按照歷史的發展,這樣的一個蠻夷之邦,將在十七年後,馬踏京城,將那群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們,榨成人幹。
其實隨著後世之人對歷史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大明亡於滿清的說法越來越站不住腳。
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師,崇禎皇帝吊死煤山,這是大多數人,認為明朝滅亡的標誌。
其實在此之後,李自成只在京師停留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繼續揮師北上,想要接手山海關。
但是山海關吳三桂投降滿清,開關放多爾袞的大軍南下,才有了北方的生靈塗炭。
而在江南之地,重新扶植福王。
從1644年到1683年,南明先後經歷了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永曆以及鄭成功等。
在這期間,南明就如同宋朝時期的南宋一樣,頑強的抵抗清軍。
甚至在某個階段,幾乎要將滿清給打垮。
而真正滅亡明朝的,也是明朝自己人。
滿清的八旗兵,滿打滿算不過十萬人,就這麼點人,面對的可是擁有一億多人口的大明朝。
用句不恰當的話來說,南明老百姓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他。
但為什麼最後還是滿清執掌了天下?
因為當時的明朝軍隊,準確的說是當時的明朝官員、武將,帶頭投降大清。
然後掉轉槍頭,滅亡了大明。
就連不可一世的李自成,不也是被那些當初被李自成打的屁滾尿流的明軍所殺。
尤其是在南明時期,清軍這邊主力就是投降的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