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攻打白塔鎮(第1/4頁)
章節報錯
零星的箭雨攜帶著破風聲而出,在前面指揮的胡一刀立即下令:“舉盾!”
一百名盾手立即架起盾牌,而他們身後的火銃兵、槍兵則紛紛半蹲。
剁剁剁剁——
利箭射在木盾上,將一百人組成的盾牆射成了刺蝟。
弓箭的射程只有一百餘步,而方正的部隊已經突進到了城牆前五十步的距離。
三輪箭雨過後,城牆上的弓箭手已經無力再射。
這就是古代弓箭手的侷限性,必須依靠人力。
但是人力是有窮盡的,弓箭也是有壽命的。
愛新覺羅尼堪不是瞎子,他看到自己這方的弓箭,居然沒有對對面的敵軍造成殺傷,一顆心已經慌了。
“再射!再射!”
可惜這些弓箭手已經沒有機會再射了。
胡一刀喝令道:“火銃手,準備!”
“開火!”
呯——呯——呯——
第一排的火銃手一齊開槍射擊,隨後是第二排,第三排……
每一排的火銃手射擊完畢後,自動退到第二排火銃手的空檔。
一連交替射擊了五次,第一排的火銃手又接過輔兵遞過來的,已經裝填好火藥的火銃。
火銃兵的交替使用,一是為了提高發射效率,二是讓火銃冷卻。
明朝的鳥銃,幾輪射擊過後,銃身就會升溫,如果這時候繼續使用,就會有炸膛的危險。
火繩安放停妥,踞前腳,跪後腳,將銃舉起,左手執託手,膊節柱膝頭,後尾緊夾腋下,閉左目,以右目覷後照門,對前照星,閉口息氣,對準敵人,然後捏機。
所有人的動作有條不紊,一氣呵成。
他們訓練了一個多星期,每天從早到晚,一天十個小時,就是訓練這些動作。
幾乎形成了肌肉記憶,根本不會出錯。
“呯——呯——呯——”
持續不斷的火銃聲響起,密集的炮火,將簡陋的白塔鎮城堡打的塵土飛揚、碎石亂飛。
“放!”
“放!”
“放!”
胡一刀聲若洪鐘,強悍的內力配合大嗓門,在密集的火銃聲中顯得尤為響亮。
他的每一聲怒吼,都會帶來一片彈幕。
這些火銃兵行進的速度並不快,但是他們每前進一步,都會讓躲在堡牆後面的清軍崩潰。
愛新覺羅尼堪已經被打的不敢露頭,他曾經無數次嘲諷,什麼袁崇煥、孫承宗,全都是縮頭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