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頌手裡的紙張,很明顯是工坊裡的殘次產品。

可即便如此,袁徽等人看了看,還是覺得難以接受:“少量可以,但要大量使用,哪來的許多這種紙張?”

士頌只得回道:“工坊建立很多後,自然就有了生產不同紙張的能力。”

袁徽想了想,轉而建議道:“先要保證學子們,有足夠可以使用的紙張。”

士頌立刻對他致禮,稱讚他想得周全。

不管怎麼說,包括袁徽在內的這些人,肯定是身體和心理,都已習慣於使用廁籌及小木棍、樹葉、土坷垃。

這種習慣成自然的力量,據史料記載要到元代,才會有大量使用廁紙的情況出現。

既然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夠讓這些人立刻改變觀念。士頌只好先認可老師的意見,再進行迂迴“進攻”。

要推廣全民健康衛生運動的他,對此早有準備。

指了指幾艘巨船的停靠處,士頌說道:“他們會持續送來出恭專用軟紙。”

袁徽等人表示不信,士頌再從懷裡裡拿出一沓軟紙:“喏,就是這個,叫作‘衛生紙’。”

接過來邊摩挲邊看,袁徽等人的眼睛瞪得老大。

許靖還不放心,用毛筆、竹筆都在這種紙上試著寫了幾個字。

確認這種紙的確不便書寫,袁徽等人也就預設了可以用於出恭。

手裡捏著這種柔軟的紙張,許靖慨然嘆道:“這世界真是變化快。”

接下來,士頌釋出了“南海郡開展全民衛生活動”的命令:

飲用水要燒開,再以合適溫度飲用;

署衙及自家院落,連帶大門外的街道,每天予以清掃;

茅廁不得深挖,定期進行清淘,然後集中漚肥;

飯前便後要洗手,不用手直接觸控入口的食物;

夏天每天、冬天不超三天洗澡,郡府免費發放商船帶來的“滅蝨靈”,用以清除衣物、被褥的蝨子跳蟲;

署衙、各家捕鼠及養貓避鼠,並集中焚滅老鼠屍體……

良好衛生習慣養成不易,但在士頌的號召下,這些小條令還是能被士庶百姓接受。

各自精神面貌振奮,這是不用強迫就能讓大家堅持的活廣告。

船員們為農場的農夫代表們,做了新作物種植的演示操作。

士頌再命人寫了如何種植、養護新作物的小冊子,讓負責農業的官吏,用以直接指導各縣鄉的農民。

農夫代表學會了種植新作物的方法,就把自己當做種子,與各位官吏們,再去各處的田間地頭,督導更多的農人進行田間耕作。

這些作物就此種植在了這片,離它們隔著一千多年時空的土壤中。

種子逐漸發芽、生長起來,一望無盡的田野中,盡是南海郡百姓們的希望。

士頌以手遮額眺望著,期待獲得大豐收後,對於所處環境及民眾生活的改觀。

停靠在西江畔的幾艘巨船,在獲得滿意的大木、漁獲等物後,滿意地揚帆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