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新火燒更旺(第2/3頁)
章節報錯
有郵傳士兵來報:士燮聽說士頌自任南海郡太守之後,頗為不悅。但既已成為事實,他就嚴厲要求士頌恪盡職守,暫攝現任職務。
對此,士頌回書一封,只說自己有袁徽等人輔佐,足可以把南海郡諸般事務妥善處置。
這已經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士頌絕不會把這份權利交出去,只有把它用得更徹底、更擴大。
社會秩序穩定,流民相繼來投,農人的數量增多。士頌隨後就命人把“貿易得來”的秧苗,分發到各處的田間地頭。
這些秧苗的來源,看似是收購附近的農民。其實,這都是士頌用當地海產品,與透過時空門來的商船,交換而來的高品質糧種。
許靖檢視了秧苗後,有些疑惑地問道:“我聽有經驗的農夫說,這秧苗似乎與尋常的不同?”
許靖的發問,令士頌暗笑不已。
忍住笑意,他自得地回道:“它的名字是‘最優雜交水稻’!前來貿易的商船船工說了,是使用靈藥改良過的!”
知道是商船帶來的,但聽著還是好笑,許靖追問道:“現在的畝產大多是二百餘斤,士將軍得到的這種秧苗,他們可以預測產量嗎?”
本以為這不過是句玩笑話,但他還真得到了士頌的回應:“可惜田地肥力稍差,但六七百斤乃至千斤,總是有的。”
聽了這話,許靖的嘴巴都合不上了。
“不信?”士頌嘿嘿地笑道,“幾個月之後就見分曉了。”
立即長揖到地,許靖口稱:“若真如此,將軍即是福澤萬民,天下神靈!”
攙扶起他,士頌看著在稻田裡忙碌的農人說道:“百姓安,天下安。”
把耕種的方式教導了農夫後,兩人進城後到了郡醫院。
南海郡地處溽熱地區,疫病時有發作,對士庶百姓的身體健康,甚至心理都有很大的危害。
目前,針對這些主要病情,還是中醫的熬湯煮藥。
中醫藥的療效較慢,這是不爭的事實。
士頌不便做得太過明顯,卻還是把後世的抗生素、瘧疾靈等化學藥劑,摻在了湯藥中。
然後,他再指導醫生對藥物進行分類,對不同病狀的患者分發喂服。
原本需要“哎呦、哎呦”著怨天尤人,在病榻上躺很久也未必見好的病人,現在喝了幾次新配的湯藥後,很快就活蹦亂跳。
別說大面積病死人的現象沒有了,就是這麼快恢復身心健康,也使得醫者和患者們驚訝無比。
醫生們皺眉思索之後,只好心悅誠服地躬身施禮:“我等苦學多年,又還遍求名師,終不比士將軍如同神人一般的聖手!”
為了避免個人形象過於神話,士頌只得謙辭道:“某雖求來良藥,但沒有諸位醫者的全力配合與悉心照料病人,現在百姓身心愉快地勞動及生活狀況,也是不可能出現的。”
醫者尚且如此,身體健康迅速復原的病患者,當然對士頌更加感恩戴德。
士頌在醫院裡正在巡轉,門口、窗外已經有數不清的黑壓壓的人群,在一邊躬身施禮,一邊高呼道:“士將軍真乃天降神人,救我等於水火之中!”
“這是天意,豈是人力所為?”士頌只好這樣解釋。
越是這樣說,越是這麼客氣,人們就越是更加擁戴他,就越是歡呼聲不斷。
士頌只得對眾人連連拱手說道:“諸位既然已經恢復健康,就請或者去學校學習,或者去家中紡織,或者去田中勞作,或者去兵營操練。總不能辜負天意!尤其,醫院需要安靜的環境,請諸位散去。”
眾人接連道謝後,再相繼稱喏後,各行其是。
目前的醫院,主要開展的還是內科,外科只是略有輔助。骨折,以及不嚴重的外傷還好,要是嚴重的,那就束手無策了。
針對這個情況,士頌只有耐心等待時機——去把三國名醫華佗先生請來,才能藉此更好地發展外科。
華佗已經憑藉膽量與學養,先行開展了一些外科的嘗試。比如傷口縫合與“麻沸散”的使用。
士頌也可以憑藉從時空門得到的知識技能,廣泛教學這些。可他既還要忙於其他事務,又的確不如華佗在醫學界的號召力、影響力。
關鍵是後者。你要讓人相信什麼,不如先樹立一個偉大形象。
士頌依據後世得來的學習資料,對醫者們時常進行專業教導。這也總算是先有了一些能夠更好診治病患者的醫生。
可醫生忙於診問、治療,還需要有人配合輔助才好。
護士的來源呢?
醫院裡,原本就有一定數量的醫工,相當於護士的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