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拉登提供了10年軍火——維克多.布特(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本書前幾個章節中,涉及到了軍火走私這一世界性的犯罪問題,說到世界範圍軍火走私,不得不提到傳奇般的軍火走私商——維克多•布特。
作為一名退役的前蘇聯軍官,維克多•布特的經歷堪稱現實版的《戰爭之王》。
他是一位靠推銷戰火和鮮血發財的軍火商。
恐怖大亨拉丹10年來購買的絕大多數軍火都是布特出售的,直到“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前的最後幾天,布特向“基地”組織提供軍火的飛機還飛進了阿富汗。
“‘9•11’事件後,
我從夢中醒來,
發現本•拉丹成了老大,
我成了老二!
可是我只能保持沉默,
因為我的客戶是
很多國家的政府。”
布特
在好萊塢推出的大片《戰爭之王》中,影帝尼古拉斯•凱奇成功地扮演了一位靠推銷戰火和鮮血發財的軍火商人,為了商業利潤完全無視別人的生命。在現實世界裡,大凡有戰亂的地區,總會活躍著這類“原型”的身影。在那個暗黑的銷售網路中,臭名昭著的俄羅斯人維克多•布特被稱為“世界頭號軍火販子”,他旗下的運輸公司能夠將成千上萬的違禁武器運往世界的很多地方。
在非洲,稍微大一點的戰爭都能看到布特的身影。
和很多蘇聯解體後迅速成長起來的寡頭一樣,“名滿天下”的布特現在還不滿40歲。據稱,這位有著謎一樣神秘經歷的軍火商1967年1月13日出生在前蘇聯的塔吉克加盟共和國。但他也曾自稱生於土庫曼裡海附近的一個小城,此外還有報道說他是烏克蘭人。青年時期的他並沒有展現出什麼特殊才能,直到年滿18歲後,他選擇參軍,併成為蘇聯維斯別克空軍基地的一名導航兵。
在軍隊期間,因為表現出色,布特入選前蘇聯空軍突擊隊,後來又獲得前往莫斯科軍事外國語學院繼續深造的機會。布特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校時非常努力,成績始終名列前茅,畢業時布特能夠熟練運用6門外語,這為他以後的全球兜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非洲的大格局下,布特1991年畢業後自然成了蘇聯駐非洲安哥拉軍事基地的翻譯,他也第一次踏上了非洲這塊充滿戰亂,但同時也為他提供了滾滾財源的大陸。在那裡,他努力結交當地人士,利用外事機會和不少派別領導人都混了個“臉熟”。可沒過多長時間,蘇聯的解體使得布特所在的軍事基地被撤銷,本來打算在軍隊中大展身手的布特一夜之間變成了失業軍人。
丟掉了飯碗的布特並沒有像很多老兵那樣在社會轉型中迷失自我、成天用酒精來麻痺神經,而是冷靜地分析了自己面臨的情況和手頭掌握的資源。再三審時度勢之下,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憑藉多年來在軍隊中積攢的知識和關係網做武器生意,首批客戶就瞄準了自己熟悉的非洲。
蘇聯解體後,大量武器散落在華約國家和前加盟共和國,這些足以武裝一支百萬大軍的常規武器管理混亂,因此布特完全不用為“貨源”操心。他和同夥在東歐國家以極低的價格購進大量的軍火,很多時候乾脆買通軍火庫管理人員,直接把軍火倉庫徹底搬空。據報道,在1992年到1998年間,僅在烏克蘭,就有價值320億美元的大型及小型武器和彈藥以及其他一些軍事裝置不知去向,其中不少就流入了布特的渠道。
1992年,25歲的布特做了第一筆生意。他借錢用12萬美元採購了三架“安”式運輸機,開始以莫斯科為中心搞航空運輸,他的首航是從莫斯科飛丹麥。在傳統的航運業短暫“試水”後,1993年,他將業務移到擔當亞洲、非洲、歐洲貿易和運輸樞紐的阿聯酋,先是託關係在阿聯酋的一個簡易機場租下了幾架運輸機,成立了特拉沙維亞進出口公司,隨後,他開始藉著這個“殼”大張旗鼓地從事軍火生意。
布特的公司在短時期內就贏得了向比利時駐非洲索馬利亞的維和部隊供應武器的“正規合同”,此後,他更加大肆從事非法武器走私。上世紀90年代初,他與西歐的一些軍火販子合夥將大批武器彈藥運輸到當時正在打內戰的盧安達;大約5年間,他獨自將至少37批武器彈藥從保加利亞走私到了安哥拉,賣給安哥拉的反政府武裝“安盟”;布特的身影也曾出現在獅子山和剛果(金,卡比拉能夠推翻剛果(金前總統蒙博託,軍隊的裝備中也少不了“布記”的烙印。
為了進一步拓展非洲業務,貼近市場和客戶,布特甚至在當地建立了“本土化”的公司。他在賴比瑞亞建立了艾爾塞斯船舶運輸公司,本著“只要給錢就賣”的原則,向貧瘠和戰亂的非洲各國大肆銷售包括自動步槍、槍榴彈、機關槍、火箭筒以及彈藥在內的各種武器。
布特公司的“觸角”幾乎伸到了非洲各地,其中包括安哥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民主剛果共和國、赤道幾內亞、肯亞、賴比瑞亞、盧安達、獅子山、南非、蘇丹、史瓦濟蘭以及烏干達。只要有戰亂的地方,布特就會像聞到腥味的蒼蠅一樣馬上飛過去,比利時國際和平情報中心的約翰•佩萊曼是研究非法軍火走私的專家,他認為“在非洲,稍微大一點的戰爭都能看到布特的身影”,因此有媒體甚至得出結論稱“沒有布特,非洲會太平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