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的最近幾個章節之中,會出現網路戰這樣的情節。雖然只是由個別軍事間諜策劃的小規模網路攻擊,但已經呈現出了現代網路戰爭的端倪,特此,下文補充一下網路戰爭的一些背景材料。

2011年5月25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大校首次確認,解放軍已建立了網路藍軍。網路戰已開啟,網路戰將長期持續。

2011年,網路戰比此前任何時候都更真切。從竊取機密、散佈假訊息到配合軍事打擊進行癱瘓基礎設施、破壞關鍵裝置……,網路戰的破壞力已實實在在展現在世人面前。

“戰場態勢”

2011年5月16日,美國出臺了由總統奧巴馬撰寫前言的戰略檔案《網路空間國際戰略報告》,首次清晰制定了美國針對網路空間的政策,將網路安全提升到與經濟安全和軍事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國也緊跟網路戰的腳步。2011年5月25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大校首次確認,解放軍已建立了網路藍軍,目的是提高部隊的網路安全防護水平和加強訓練。

中國擁有最多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國有網民4.85億。中國人正開始大量應用網際網路,大量國家和個人資訊彙集網際網路,大量資源投入網際網路,人們的生產生活日益依賴網際網路。網路安全已經直接關係到國家安全。

然而中國在網路戰場上卻長期處於守勢。2010年,中國監測到48萬個木馬控制端,其中有22.1萬個位於境外;13782個殭屍網路控制端,其中6531個在境外;中國政府網站被篡改4635次,包括國防部、水利部、國土資源部、最高人民檢察院等網站均在其列。到2011年上半年,中國網民中有過賬號或密碼被盜經歷的達到1.21億人,幾乎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曾經中招。遭到釣魚網站侵襲的網民達1.53億人次,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至少在百億級別。

這是一個非常不利的戰場態勢。

中國是網路技術的後來者,也是網路戰場的防禦者,但關於中國網路戰威脅的聲音卻不絕於耳。2011年,中國在加強網路管理,加強網路防禦,也在回應國際社會的不實指責。

中國網路部隊建設的背後,是對西方各國在實戰檢驗中帶來的隱憂。在大國總體和平的態勢下,國家間網路戰仍將大量表現為情報戰和輿論戰。

同時,主權國家還要清查和預防種種潛藏的網路殺機,比如潛伏在本國網路中的網路*?一旦若干年後出現國家間關係緊張和對抗,是否會突然出現水電中斷、交通癱瘓、彈藥自爆、作戰系統失靈等等情況?

對處於守勢而又日益依賴網際網路的國家來說,這一圖景非常可怕。對這些國家來說,必須抓緊掌握關鍵技術,建立專業隊伍,加強網路安全措施。同時也要不斷提升國民的網路安全意識,透過可能的國際合作打擊跨國網路犯罪……

網路戰已開啟,網路戰將長期持續。

非國家網路戰

如果說大國在網路戰中還在進行陣地戰的話,2011年個人的網路游擊戰也頻繁打響了。從中東北非的動盪到倫敦騷亂、佔領華爾街,這些活動不分東西方,不分文明,不分陣營,對主權國家的有序統治形成威脅。網際網路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與以往戰爭不同的是,2011年遍及多國的草根網路行動組織性低、目的性弱,但破壞力驚人。中招者輕則支援率下降,重者政權易主。

2011年12月16日,布拉德利•曼寧案在米德堡軍事法庭接受聽證。曼寧24歲,前美國陸軍一等兵、情報分析員,他把大量美國軍事和外交機密刻在光碟裡轉交給“維基解密”網站。迄今所有線索都表明,這是個人行為。但如果這是某國情報機構策反的行動,無疑可載入大國情報戰經典案例。

同樣的行為發生在佈雷維克身上。這位挪威襲擊案的元兇在2011年7月22日的襲擊中先在奧斯陸市中心製造爆炸案,隨後在奧斯陸以西大約40公里的於特島開槍行兇,共致死77人、傷80多人。在發動襲擊前的幾小時,佈雷維克在網際網路上釋出了其耗時三年篇幅長達1500頁的《2083歐洲的獨立宣言》。還有倫敦、華盛頓被網際網路上的憤怒情緒煽動起來的大量年輕人,他們的騷亂與個人極端行為破壞力驚人,而且都日益與網路相聯。

然而已經佔據技術優勢並建立強大網軍的美國卻屢屢指責中國的網路戰威脅。《華爾街日報》等媒體近日報道,至少有20個受到中國軍方資助的網路小組在對美國進行網路間諜活動,他們有著不同的攻擊風格,負責透過網路竊取美國秘密的大部分工作。五角大樓釋出的《中國軍力報告》這幾年也持續宣揚中國網路戰威脅。2011年的報告稱,中國軍隊正利用網路戰從3個方面謀取軍事優勢,一是收集機密資料;二是透過攻擊以網路為基礎的後勤、通訊、商業活動放慢敵方反應時間;三是在發生危機或衝突時成為物理攻擊的力量倍增器。

事實並非如此。這是另一種網路攻擊——網路輿論戰,古老心理戰在網路時代的新應用。目的在於詆譭敵方形象、瓦解其意志、渙散其民心。2011年,大國實體攻擊與輿論攻擊同時在網路空間展開著。

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普通人比以往更容易獲得釋出資訊的渠道和武器,這使得主權國家體系前所未有地受到挑戰。這是一個令所有主權國家和政府都難以應對的新難題。

現在全球有25個國家有網軍力量。在國家間把網路對抗當成軍事手段的同時,個人透過網路反政府、反社會的行為也在增多。網際網路治理、社會管理、應對跨國犯罪等,正日益需要主權國家加強合作。

2012年是一個大選年,美國、俄羅斯、法國、韓國……國際舞臺上的多個主要行為體都面臨決策層更換。網路輿論戰必然在其中伴隨始終。國內各黨派、候選人之間利用網路對戰是必然的。同時,外部力量也希望透過網路形成對自己有利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