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菊笑道:“馨丫頭年底放假,我們不放心她一個人坐車,特意跑上來接她回家過年。這些東西只是順便帶上來的,都是一些自家地裡種的不值錢的東西,你們不嫌棄就行。”

“至於坐班車嘛,司機和售票員都是為人民服務的,總不能不讓我們上車吧。”

“呵呵, 嬸子說的是。”俞晴一愣,隨即樂得不行。可以想像售票員看著他們夫妻買兩張票佔四個人的空間是何等表情。

韓雪泡好茶擺上零食,邀請米衛國夫妻:“他叔他嬸,這些土特產等下我來收拾,你們趕了一路辛苦了,過來喝杯熱茶緩緩。”

“好好好,親家母客氣了。”李嬸子拽了一把米衛國,便坐下來喝茶。

這一路趕路轉車的,不累是不可能的,怕暈車一路過來都沒喝水吃東西,這會兒正口渴的厲害。

家裡來人喝茶嗑瓜子怎麼少的了小珠珠的參與。

“瓜瓜瓜”

嬰孩特有的軟糯音,如一個石子投入心湖,讓大家聽了不由自主的就翹起嘴角。

小珠珠一開口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喬軍從後面兩隻手扶著她的腋下,一步步往茶几這邊挪動,手卻先往前伸了。

“一看你這急切的樣子就知道想嗑瓜子。”韓雪一看孫女那口水直流的小嘴,臉上瞬間就揚起了慈祥的笑容。

剛才進來一直在忙著倒騰帶來的東西,這會兒坐下了,李小菊和米衛國才認真打量起白胖的小娃娃。

李小菊臉上綻放菊花般的笑容,“這就是你那閨女?時間過的真快,這都在學走路了?”

說著,她就朝小珠珠招了招手,小姑娘一見有人招呼她, 興奮的原地蹦跳兩下,再繼續往前挪動。

俞晴抿唇一笑, 抱怨道:“現在學走路太費大人的腰,你想她老實坐著是不可能了, 成天總想著下地到處走動,大人苟著腰扶著她走,沒幾分鐘我就感覺腰快斷了。”

李小菊安慰她:“養兒不易,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等她再大一點會走路了就會好很多。”

所以這世人都說生恩不如養恩,生孩子不容易養孩子更難。想到這裡,不由的想起養大俞晴的米柱,以前多硬朗的一個男人,誰能想到突然發病沒幾個月就走了。

俞晴笑而不語,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可不是說說而已。

李小菊見小珠珠由喬軍扶著挪到了桌子邊,她拉著她的小手,仔仔細細的將她打量一遍,越看越喜歡,特別是大又清澈的眼睛以及胖胖的小手。

看著眼前的小人不由的想起俞晴小時候:“長得真好,和你小時候有五分相像,你小時候太瘦了, 如果胖點白點, 你閨女就是你的翻版。”

韓雪聽了這話來了興致, 笑著問道:“晴晴小時候是什麼樣的?”

李小菊臉上的笑容微微一滯, 真想給自己一耳光,哪壺不開提哪壺。俞晴小時候過得並不好,但農村的家庭大多又都是那樣,沒什麼出彩的,這沒什麼好說的。

見韓雪一直等著她回答,呵呵一笑含糊道:“呵呵.她小時候啊,比較瘦小,是個靦腆的小姑娘。”

俞晴嘴角抽搐,什麼靦腆,說白了就是膽小弱懦。

“哦。”韓雪聽了點了點頭,再看了眼俞晴,相像不出小時候怎麼個靦腆的樣子。

李小菊頗為自豪的說道:“不過小時候靦腆,長大後現在出息了,晴丫頭是我們村唯一一個端鐵飯碗的女同志,村裡不知道有多少姑娘羨慕嫉妒。”

幾個女人閒聊,米衛國沒有參與進去,他坐在旁邊安靜的喝茶嗑瓜子,聽到這兒,他也想到在村裡,如今他們家的大兒子也算是村裡除了米前進之外,唯二端鐵飯碗的人了。

在生產隊,大隊部,鎮上,也算是個有影響力的人物,不少人還是特別給他面子的。

李小菊又問:“上次柱嫂子被送回村裡,沒過幾個月前進又將她接到市裡來了,你們在市裡見過她嗎?”

俞晴搖頭:“他兒子距離我們這兒很遠,一般情況下很少會遇上。”

“聽說是他兒媳婦生了孩子,她上來幫忙一起帶孩子。”

下午在家閒著,李小菊就聊起了村裡的一些人和事,俞晴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沒幾樣,但她又不好表現出來,只能硬著頭皮聽下去。

直到韓雪站起來準備去剁肉餡釀豆腐並做晚飯,李小菊才歇了口,起身跟著一起去了廚房幫忙。

陪米衛國聊天又好受很多,他聊的大多是男人們關注的事情,比如生產隊的產量,以及大隊和鎮上的一些大事。

“明年我們村要實行承包責任制,分產到戶,年底已經將田地分下去了,只等過完年春耕實行了。”

俞晴聽了挑眉:“這政策不錯,社員的勞動積極性肯定會空前高漲,你們村幹部肩上的擔子會輕很多,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家的事。”

至少每天出工不用在用他們監督,但家裡的農活可能會加重,因為再也沒有按勞分配了。

有利有弊,但最終是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