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看到地上擺放的毛線和布料時,都驚撥出聲。

“我的天吶!”

“好多毛線和布料,這毛線的顏色種類真多。”

“這毛線怎麼賣?這布料怎麼賣?”

俞晴回答:“毛線十五塊一斤,不分粗細,不分顏色,全都十五一斤。”

這些毛線雖然在網上是按處理價給她的,但都是含有羊絨的,供銷社賣二十五六一斤,還得要毛線票,她這裡賣十五塊一斤真心不貴。

“布料呢?”

“布料的確良供銷社五塊九一尺,我們這裡五塊一尺,還有華達尼供銷社要六塊三一尺,我們這同樣是五塊一尺。”

“哇,便宜不少,要票嗎?”

“不要票。”

“不要票啊!”陳大媽選了一袋毛線,問道:“這一袋是多重?”

俞晴告訴她:“這樣的一袋是一斤線。”

“那我織一件毛衣只要一斤半,你這裡有兩斤怎麼辦?”

俞晴:“袋子裡裝了十小卷線,一卷代表一兩,你要一斤半,再從另一袋中掏五卷就好。”

她這樣一解釋,大家明白了!

陳大媽趕緊提了兩袋深藍色的毛線,可以給她老伴織一件毛衣,還可以剩下兩到三兩,剩下的她可以給老伴織一雙毛襪子。她剛才故意問老闆,只想看下她的態度。

像她們這樣退休的職工,平時在家無事可忙,有毛線織正好可以解悶,看到棗紅色的毛線,她又提了兩袋,棗紅色可以給自己織一件毛衣。

提了四袋,目光又在鮮豔的顏色之間轉悠,看到天藍色的毛線她提了一袋,這個顏色正好給小孫孫織件毛衣。

總共五袋毛線,陳大媽忍著心疼找七十五塊錢。

本來想提著這些就離開,可當看到旁邊攤子上擺放的布料,腳步又邁不動了。

這可以不要票,且比供銷社還便宜不少的布料。

等陳大媽離開店鋪,身上帶的一百二十塊準備買兩臺電風扇的錢,已經花了個精光。

和陳大媽一樣想法的人不少,當進入店鋪看到貨好還便宜,一時剎不車的大有人在。

俞晴坐在攤位後面幫大家裁布,手裡拿個紅色木尺和一把剪刀,顧客要多少她裁多少。

項一森一邊照顧著電風扇的攤子一邊幫忙收錢找零。

夫妻搭檔配合非常默契,即使圍再多的人他們也忙得過來。

兩世物價對比,後世青菜要三四塊錢一斤,而這裡青菜一兩分錢一斤,而俞晴這次進來的毛線處理價才二十幾塊錢一斤,基本和供銷社的價格持平,而她在店鋪只賣十五元一斤。

雖然比供銷社少了十來塊,但是她也穩賺不賠,且利潤豐厚。

布料同樣如此。

這次她進的是化纖布料,而沒有進棉布,那是因為棉在這個時代供銷社才賣七八毛一尺,而網上棉布反而比化纖的貴。

所以進棉布沒錢賺!

兩人一直忙碌到中午,進店的顧客才慢慢少了。

俞晴將自己身上的皮包交給項一森,“你暫時看著店,我先去後面把飯吃了,等會兒再換你。”

項一森接過收錢的皮包,“行,如果累了,你吃飯在後面先休息一下,我現在不餓。”

俞晴點頭表示知道,提起黑色帆布去了樓上倉庫。檢視了一下電風扇的數量,上午賣了多少風扇,心裡大概有了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