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前世今生 (199)藝高人膽大(第2/2頁)
章節報錯
“請先知和國師入朝!”
千年之前,中原王朝只有先知,統領王朝的祭祀,那任先知因封劉兩族被當時的王朝皇帝判了斬首,後來接任的先知,就全是王朝的人。
同時,王朝還設立了一個職位,稱為國師,與先知共同統領祭祀。
沒人知道皇帝與先知和國師談了什麼,但是很多人都看到了,從皇宮出來後,先知和國師相繼開壇做法,卻始終沒有再入宮。
皇帝透過兵部進一步發出指令,要求已經佈防京城南線的大軍,必須嚴防死守。
同時,一道接一道的旨意透過皇宮內衛直接發給三皇子李顯,要求他哪怕是全軍覆沒,都不能讓叛軍出南陽一步。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京城內很快傳出,千年之前被朝廷滅族的封氏劉氏死灰復燃,聯合胡氏秦氏,昔日四大異姓王起兵反叛,南陽以南已經盡數落入叛軍之手,當朝太子李煜,被叛軍活捉,生死未卜;三皇子李顯目前駐守南陽以北,情況不妙。
流言四起!
京都府尹派出衙役四處逮捕“傳謠”之人,可一傳十,十傳百,越演越烈!
回到南陽前線,將軍府親衛隊和預備隊已經跟大軍匯合,整支將軍府嫡系全線壓上,利用自身武器裝備的優勢,不斷襲擾李顯率領的大軍。
而李顯,則始終抱定龜縮不出的戰略姿態,不斷搶修工事,準備與“叛軍”玩持久之戰。
在李顯看來,以一國抵一域,叛軍遲早會敗!
目前最緊要的,是如何破解“叛軍”的武器裝備方面優勢,雖然他始終龜縮不出,但每一次的襲擾,總會帶走數十條人命,在大軍中很容易引發恐慌。
李顯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以人數壓制敵人,可皇帝老子始終不派兵支援,就靠他手中的15萬不到的大軍,連人數優勢都沒有。
李煜的日子,過得極度舒適!
度過初來的緊張後,他發現,封小剛夫妻倆說的,只要他不跑,就給他絕對的自由,這不是一句空話。
如今的李煜,甚至可以申請跟隨將軍府嫡系一起到前線,觀看他們是如何打仗的!
平時沒事的時候,李煜還可以到指揮大賬,聽將軍府各級指揮員分析如何打仗,跟封小剛和劉思雨一起喝酒吃茶,談天說地。
這哪是俘虜?這完全是貴賓待遇!
作為中原王朝太子,李煜兵法不行,但治國理政方面還是有一定的水平。
不過,在跟封小剛夫妻倆談過數次之後,李煜也只能甘拜下風,這倆根本就不是人,無論哪一方面的見解,對李煜來說,都是未曾聽過的,整得他懷疑人生!
在數十次試探性的襲擾之後,將軍府的聯合指揮部終於確定了對李顯的攻擊方案,你既然總是龜縮不出,那我就大軍壓上,逐步吞噬你的陣地,利用武器裝備的優勢,以及將軍府嫡系部隊的單兵、小股部隊的戰術配合,特別是親衛隊和預備隊的衝鋒突擊能力,硬生生從李顯的龜縮防線中,殺出一道口子,將軍府嫡系大部隊,投送到了中原王朝大軍的後方,對李顯形成了包圍!
藝高人膽大的親衛隊,還不滿足於現狀,在部署好後方包圍陣地後,殺回來帶領苗疆各族組成的聯軍大部,再一次撕開防線,基本上徹底切斷了李顯退回京城的可能!
完成包圍部署後,將臨場指揮交給預備隊將領和各族將領聯合指揮,親衛隊全體隊員快速消失在營地中。
他們去了哪裡?
兩人一組,四人一組,殺進中原王朝的陣地裡去了!
四處傳出的槍聲,吹響了漢朝大軍進攻的號角,而已經殺入中原大軍陣地的親衛隊,則在無情地收割著敵人的生命,近乎百發百中的準度,敏捷的身手,殺得中原大軍整個陣地防線人心惶惶。
對於十幾萬大軍來說,死一兩千個普通兵員無關緊要,死一兩個千戶,都算不得大事,可是如果死的是副指揮使甚至副將,那可就是大事了!如果死的是將軍,那整支部隊可就群龍無首!
漢朝太子、親衛隊1號劉莊,帶領十餘個隊員,縱橫於敵軍陣地之間,他這支十餘人的小隊,除非萬不得已,不然都不用槍,全是用刀劍之類的!
從殺回陣地防線的那一刻,這支小隊就有明確的目標——找到並徹底摧毀李顯的指揮部。
對於劉莊及眾親衛來說,還是第一次使用這種戰法,被封小剛和劉思雨稱為特種作戰的戰法。
除了劉莊的小隊,其他小組的真正目標同樣是李顯的指揮部,只不過,各小組需要不斷襲擾,逼迫已經隱藏起來的李顯指揮部必須現身指揮——不現身,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計程車兵被屠殺,失去指揮系統指揮計程車兵,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亂竄,這一仗會輸得更快!
缺乏有效的系統指揮,中原王朝大軍,只能各自為戰,這給親衛隊員們的獵殺敵軍首領增添了更大的可能!
終於,副指揮使、指揮使、副將開始出現傷亡,相對較為隱蔽的李顯指揮部,陸續迎來各部的傳令通訊兵,各部的將領認為,龜縮不是辦法,再這麼下去,不只是兵員,連百戶千戶等全都被拼光了,那還打個毛線?
李顯也很無奈啊,他初始的判斷就是,敵人不會大規模的突擊到他的後方去,可人家不只是這麼做了,還連續做了兩次,然後貌似帶隊的那群兇人,又殺回來他的陣地之間了,這怎麼搞?
李顯的第一個命令,讓他短暫的逃脫生天,那個時候的運氣,確實站在了他的這一邊。
而他的第二個重要的命令,就是全力突圍——往京城方向突圍!
想法是好的,但他低估了封劉兩族聯軍跟親衛隊之間的差距,更是低估了整個將軍府嫡系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