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詩會之後,日子過得就比較舒服了,劉思雨也不再需要等到下午才來封府,每天大早就來了,跟封小剛一起去營地,看他訓練親衛,偶爾也會提出一些建議,這讓封家親衛覺得不可思議,公主居然也懂軍事?

當然,封小剛也把原主被人出賣的事告訴劉思雨,佔據人家的身體,這仇總是要替別人報的吧?只是嫌疑人是皇子領頭的,不太好辦,所以需要劉思雨幫忙想想辦法。

西門那段打草驚蛇的表演已經過去十多天了,無論是五皇子,還是兵部諸人,都隱藏得很好,就算每天封小剛都會找不同的理由去兵部轉轉,沒有一個主動跳出來作死,這讓封小剛有些難受,好像有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查,是肯定要查的!不只是封小剛在查,皇帝和太子也在查,只是對方隱藏得極好,半個多月沒有任何線索。

劉思雨一句話,讓事情變得簡單!

“沒有電話,沒有信鴿,傳遞資訊只有一個辦法,騎馬出城送信!遊走於大陸的商隊,是絕對不敢傳遞軍事資訊的,可以排除商隊;城門是封家大哥的管理範圍,重點查行軍線路報到兵部到出征那天,五皇子那些人、兵部相關大臣的親屬或者下人有沒有出過城!”

是的,任何時候出入城門都是需要登記的,有了劉思雨這個冒牌軍師的提醒,封小剛找到大哥幫忙,拿到了城門的出入記錄。

果不其然,兵部有個主簿之子,在封小剛這原主將行軍路線報到兵部當天下午,就離開了沙洲,報的是回鄉祭祖,但是出城的方向明顯不對,故鄉在東,你走西門出?

城門出入記錄,謄寫一份,跟奏章一起,密奏皇帝。當日那兵部主簿就被皇帝的內務府直接逮了,也招認了就是他乾的,跟別人無關!說是收了趙國的金錢……

無論是封小剛還是劉思雨,都知道不可能一棒子就能打死所有人,能找到一個突破口,就已經很不錯了,而且對方首腦一定會舍卒保帥!

雙方心知肚明,封家軍幾百條人命,不是殺一個小小的主簿一家就能和解的,到了這一步,要握手言和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五皇子陣營,不知道封小剛到底是不是查到更多的資訊,而封小剛,則是繼續給兵部施加壓力,沒事就在兵部諸人眼皮底下溜達。

皇帝已經加封,給封小剛增加太學講習的頭銜,當上太學的老師。作為如今聞名天下的詩仙,每日太學開講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主要就是解析《將軍詩集》,其實,真正要作詩,封小剛還真的不怎麼會,但腦海裡那海量的華夏古代詩詞及現代歌賦,以及本身對於《將軍詩集》裡面的詩的理解,完全超越這個世界的所有人。

太學的教室,就好像華夏的小學那樣,每個教室很小,坐不下幾個人,劉思雨跟岑夫子商量之後,先將封小剛的講課地點放在了太學的廣場上,同時請旨擴大太學佔地規模,新增加一個大教室,類似於大禮堂,“十三公主”聯名所請,皇帝自然第一時間就批了下來,戶部緊急徵用太學旁邊的房屋土地,工部加班加點開建。

練兵、講學、去兵部溜達(到了也不說來做什麼,左看右看的)、偶爾奉旨上朝聽聽(他這個上將軍,有特權無需每日參加朝會),除了上朝,其他時間劉思雨如影隨形,這給了兵部諸人相當大的壓力,雖然“十三公主”沒有任何權力,但人家畢竟是皇朝唯一的公主,皇室集體的寵兒,一句話可能就直接要了臣子的腦袋,除了兵部尚書侍郎,恐怕誰見了都頭大!

兵部尚書和侍郎,沒有確定的證據,就算是公主甚至太子,都不好拿下的,所以這幾個人心裡沒那麼慌,對於兵部諸人來說,春節休沐救了他們一命,或者說是延緩了他們的覆滅時間,過年嘛,打打殺殺的多不好。

是的,重生之後的第一個春節,在封小剛攜5千滅2萬的恐怖戰績、夜宴百詩的華麗變身、梅花詩會與公主未婚妻配詩魁首、以城門出入記錄為突破口導致五皇子陣營舍卒保帥等等一系列操作而日漸爬升的聲勢中,悄然而至!

現在的大漢皇朝,錢財有的是,一本《將軍詩集》,針對大漢皇朝售價十兩,可針對大陸的其他八國,那是出口,售價高達五十兩,太學每日加班加點的拓印,還是供不應求,行走於大陸的書商商隊,直接就把車駕擺在太學拓印工坊門口,一批一批的裝車,快馬加鞭送至各國,而大量的銀子就這麼流入大漢皇朝。

劉思雨以現代思維介入這本詩集的銷售中,要詩集可以啊,要多少都有,但是你得先把銀子足額交給太學專門為此成立的一個衙門,皇帝賜名“大漢皇家出版社”,收到銀子,出版社才會安排拓印。

不只是賣《將軍詩集》,劉思雨還讓太學岑夫子把當日封小剛作的解析單獨拓印,取名《將軍詩集之原作解析》,這一本出口更貴,賣給書商高達一百兩,而且一萬本起訂,多數書商抱怨定價過高不願購買,但是其中有一家來自東吳的書商,頂著虧本的壓力定了一批,結果這書剛到東吳,不到一個時辰全部售盡,還有很多人沒買到。

東吳書商有東吳皇室背景,幕後東家就是東吳長公主陽樂馨,在得知這個訊息後,第一時間給前臺大掌櫃下了密令,一是防止訊息外洩,二是通知大掌櫃她要代表東吳皇室親自出訪大漢。去做什麼?無人知曉!

大漢跟東吳要說近也不近,中間有趙國領地,但是要說遠也不遠,如果走海路,朝發夕至!是的,海上,兩國相鄰!

遞交的國書名義是東吳皇室長公主聽聞大漢十三公主大婚,來討喜酒喝的!接到東吳皇室先遣官員的通報,漢武帝半天沒反應過來,兩國好像歷來沒有這麼深的感情,而皇帝也很清楚,自家公主與東吳長公主也從未見過甚至可能都沒聽過,怎麼突然間就要來喝喜酒?

劉思雨一聽,幾乎一瞬間就明白原因所在,肯定是因為東吳書商那批解析,雖然不知道長公主在書商的身份,但能猜到,應該就是真正的大老闆!

既然人家大老遠的來喝自己的喜酒,而大漢皇室也只有她這麼一個公主,那對於長公主的接待工作肯定是她出面,其他隨行官員自然有禮部外交官員分擔。

東吳長公主年紀不小,快40歲了,接見地點自然是大漢公主府思雨殿,雙方先是進行一番友好的交流,然後屛退隨行官員,兩國公主一對一談判,談什麼?果然就是那本解析!

劉思雨從未想過這個世界會有如此眼光獨到的生意人,而且對方還是一個國家的公主。

陽樂馨要談什麼?要這本解析的九州大陸除了大漢皇朝之外的獨家行銷權,也就是出口的獨家代理商!而且,給出的條件讓人根本沒法拒絕:一千萬冊起,而且不需要降價,如果同意,這一千萬冊的銀子隨後分文不少的交給出版社,至於書商盈虧,與大漢皇朝無關。用劉思雨自己的話說,這是來給她送錢的!

但是劉思雨並未立刻同意,她作為歷經繁華的新青年,自然懂得更多!一是這《將軍詩集》絕無僅有,二是作為原作解析,是這個世界的外人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只有自己和封小剛才完全懂這些詩的來龍去脈。你開出了看似我這邊有賺不虧的條件,我也有條件啊!

打著需要給自家父皇請旨、需要通報太學、需要給未來駙馬溝通的旗號,整整兩日都把陽樂馨的條件晾在一邊,每日都帶著這個異國長公主在沙洲城或者皇宮後花園閒逛,時不時的也丟擲一兩首華夏古詩殘句——不背全,就只背其中一句或者兩句,吊對方的胃口!

而經歷梅花詩會後,她跟封小剛所作並列魁首的詩詞,同樣也流傳四方,她就是不折不扣的才女!

而她、封小剛,對於《原作解析》釐定的最低總代理量,達到了驚人的五千萬冊,這個數字相對於九州大陸那八個州的人口數量來說並不多,就算是讀書人的人口,也遠遠數倍於這個數字,一千萬也好,五千萬也好,實際上就是要陽樂馨這個想拿總代理的東吳皇室書商,必須先出一大口血,至於這些書能不能賣出去,倆還是心裡有底的,百分之百能快速銷售一空,就是拓印速度怕是跟不上!

皇帝接到劉思雨跟封小剛的聯名奏章,也是嚇了一跳,五千萬起訂,後續每次訂單一千萬一批,這個東吳書商吃得下嗎?

召見自己的公主和未來駙馬密談一個下後,皇帝同意了這個方案,還是由劉思雨跟東吳書商談,也就是跟長公主陽樂馨談!

能做成東吳最大的書商,乃至這個大陸最大的書商之一,東吳長公主陽樂馨從未利用自己東吳皇室成員這個身份為自己增加砝碼,她對於天下書籍那獨有的眼光,才是用時不到十年時間,把自己專門從事書籍生意的商隊帶到巔峰的原因。

聽到劉思雨給出的首批次就是五千萬冊而且絕不讓步,陽樂馨感覺自己棋逢對手了——劉思雨意思很簡單,你不做,我大漢皇朝有書商,大不了我扶持一家甚至收購一家就是,而且我有的條件是你沒有的,那就是《將軍詩集》之後,封小剛肯定還會繼續作詩啊!

稍作考慮,陽樂馨與劉思雨,來自兩個皇朝的公主,親自簽訂了九州大陸第一個書籍行銷總代理合契約,而陽樂馨也正式從幕後走到了臺前,公開了自己東吳杭州書社大掌櫃這個身份。

契約有效期一年,包括《將軍詩集》及《解析》,並加入了接下來這一年內封小剛所作詩詞及解析行銷權都歸東吳杭州書社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