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長安賦(第1/8頁)
章節報錯
皇帝的旨意發出,就說明未來兩年內,皇帝應該就是呆在長安城了。那麼,中州的朝廷又得遷一部分官員到長安,跟原來的西秦留任官員,一起組成長安的朝堂。
長安作為千年城池,此戰之中,基本沒有太大的損傷,一切都保留得很完美。
確定的出征大漠時間是大漢二十三年五月初九,在這中間有好幾個月的時間,主要是皇帝怕封小剛夫妻倆又會“拐帶”著他的倆外孫一起去打仗,所以就把時間往後推,當然了,五月初,天氣慢慢轉好,對於行軍也較方便一些。
留任的西秦文武大臣很多,除了那幾個老得不能再老的,皇帝大發善心,批准他們致仕養老,其他多數官員都原位置留任,當然,肯定還是要聽取相互考評的。
東吳皇室退位後,東吳長公主這個頭銜就沒有再頂在陽樂馨的頭上了,她現在頂的頭銜是大漢書社及大漢出版社大掌櫃,也就是將軍府目前涉及文化產業的三大子公司,陽樂馨獨佔兩個大掌櫃的頭銜。長洲變成了長安,她自然是要親自過來的,因為長安這裡,之前跟杭州、平京,稱九州大陸三大文化中心,只是杭州排第一,平京第二,長洲第三。
陽樂馨到來第一件事是要重組這裡的書社,用的是重組,不直接新開,現在的大漢書社,合作方特別開心,如果被大漢書社重組到旗下,那就變成了鐵飯碗啊,雖然自己不是大東家,但賺得可比以前多了許多。所以,重組的事情根本都不需要談,七三開,大漢書社分文銀子不出佔比七成,三成歸原來的東家。原東家還樂呵呵的像是撿了大便宜一般,不過確實也算是!
第二件事,就是找封小剛要詩!
好吧,等幾天之後吧,皇帝要舉辦大漢皇朝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宴會,皇帝50大壽,並且已經明旨封小剛,要以長安為題,詩詞歌賦百首,皇帝連書名都取好了,就叫《將軍詩集——長安賦》。歌賦可以不用以長安為題。
壽宴將會從早朝之後就開始,一直到深夜,如果年輕人還有勁沒處使,允許整夜玩樂!
皇后和皇貴妃已經抵達長安,是隨“出身一品夫人吳府、將軍府帳下謀士”大漢皇家歌舞團六個成員一起來的,說得沒錯,三四五六七八,全名排序是:吳隆、蘇朋、陳志、鄧麗、梅芳、陳嫻,三兄弟三姐妹,皇帝賜名組建的大漢皇家歌舞團。
整個宴會的流程,經禮部和封小剛商議,以皇家歌舞團的歌舞開場,皇帝講話結束後,封小剛一首詩詞,歌舞團一首歌賦。歌賦是需要排練的,那歌賦的內容就不需要現場記錄,現場需要記錄的是詩詞,需要多少執筆呢?至少三十!當然了,作為皇家十三公主,跟封小剛又是夫妻,有些詩詞可以倆人同作。
反正這個時候封小剛的想法就是,皇帝老丈人就是想把我累死!打天下靠我,治天下看起來也要靠我!連壽宴也要我居中協調,還得挑大樑!
既然流程已經確定,不只是歌賦需要排練,用哪首詩詞開場,封小剛也要仔細考慮。
思來想去,他決定以孟郊的《登科後》開啟宴會的詩詞環節,
最後以詩聖杜甫的《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結束詩詞環節,只是這首詩詞要改一下,把裡面的人物得改成九州的名人才行。怎麼改呢?
前世的飲中八仙,都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分別是:賀知章、汝陽王李璡、左丞相李適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
經封小剛一改,變成了賢王、陳王、皇帝、五皇子、吳昕、封小剛、岑老夫子、封老將軍。
改成這樣子,將所有人跟皇帝並列,他有所擔心,請了旨意,說明詩詞中可能會將陛下跟臣子放在同一首詩詞中稱為飲中八仙,並說明了會用到哪幾個臣子,問是否妥當?皇帝一聽,妥,雖貴為天子,能與眾愛卿一起稱為酒仙,大喜的日子,絕對的妥!
至於歌賦類,這個時代的皇家歌舞團就好辦了。開場是六兄妹跟在皇帝后面唱著進場,皇帝肯定會牽著兩個寶貝,用《小蘋果》作為開場曲子,然後各種各樣的華夏流行歌曲來個滿堂紅,至於結束,封小剛用了華夏晚會的常規曲目《難忘今宵》。
《龍的傳人》、《故鄉的雲》、《甜蜜蜜》、《中國話》……《只想一生跟你走》、《相思風雨中》……這幾首,封小剛決定跟劉思雨一起來,因為他倆都會唱的。他還給劉思雨單獨備了一首《父親》用於開場之後,然後劉思雨、五皇子、六皇子一起合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他才開始作詩。
改編了大量的歌詞,三四五六七八也確實有天賦,幾天時間,唱出來就已經很順暢了,九州大陸可沒有配樂一說,全都是清唱,最多就是有個類似編鐘又不像編鐘的東西,用於配樂肯定是不行的。
幾天下來,累得他直呼受不了!他跟劉思雨的幾首合唱,是不需要排練的,只是跟劉思雨說了一下,到時候咱倆合唱幾首歌,合唱的我起頭,你跟上就行了;有一首你要單唱,你也是會的,劉思雨問了歌名,確實是自己會的,就答應下來。問題就是要叫五皇子六皇子唱歌比較麻煩,幸好這倆兄弟不算五音不全,幾天下來,三個人配合總算比較順利。
大漢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二,大漢皇朝武帝劉徹,50大壽,早朝隨便過了一下流程,群臣就擁著皇帝前往壽宴現場,壽宴擺在哪裡?皇宮東南的太學,太學的佔據了整個皇宮東南角,佔地面積非常之大,而且每個課室也是非常大,中間的廣場更是寬廣無比,僅次於皇宮大殿外的那個大廣場。
為什麼要把壽宴放在太學,主要原因還是封小剛要作詩,之前禮部力主放在皇宮大殿的廣場,可隨遷到長安的大漢皇朝太學正岑老夫子可不幹,“作詩是何其嚴謹的事情,作詩這樣的大事情,就應該在太學,太學是做什麼的,供天下才子學習的地方,作詩不放在太學,你讓天下才子去皇宮大殿外面學習啊?成何體統!”最後鬧到皇帝跟前,皇帝拍板:岑老夫子言之有理,太學就是作詩的地方!所以,壽宴就放在太學!
倆寶早就被帶到太學門口,小心看護著,全大漢皇朝都知道這倆寶貝,可是皇帝的心頭肉,御駕親征只是一個藉口,實則就是捨不得自己的倆外孫,太久沒有看到了,想得厲害,所以決定御架親征!這個訊息是當日在場聽到的人不小心傳出去的,皇帝聽了也沒有追責。
看到皇帝過來了,倆寶張開小手喊著外公就往皇帝懷裡撲,皇后和皇貴妃趕緊護著,怕摔倒了,總之,場面一度混亂無比。
親衛隊24人在太學大門左右站立,聽到禮部大臣宣佈壽宴開始,他們舉槍,朝天連放51響,50大壽,多一響,寓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