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兩個人?快說?”

朱標語氣中透露著開心,為這應天府裡不為錢財出賣良心的人,而感到高興。

“皇太子,這二人分別是,內閣大學士解縉,另一人便是濟寧知府方克勤的兒子,方孝孺!”

朱標聽到陳亨的提到了方孝孺,突然笑了,扭頭看向了一旁的朱棣問道:

“老四,認識方孝孺嗎?”

朱棣被朱標這一句話問道一愣:

“認識是認識,他父親方克勤任濟寧知府的時候,我們又過幾次見面,但並不熟啊。”

朱標看著朱棣一副疑惑的樣子,笑的更大聲了,自己前世清楚的記得,靖難之變後,朱棣稱帝,要求身為大學士的方孝孺,為自己寫繼位詔書。

然方孝孺是個固執忠誠之人,見到朱棣成功攻破了應天府,便哭喊朱棣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即不遵從明太祖的遺詔,又不中稱自己的侄子。

朱棣聽到方孝孺的話一怒,便將其十族滅盡,直系死者就高達八百七十三人,而旁系以及方孝孺的學生,數千人都流放充軍。

朱標如果不插手二人的事,便可以預見性的知道,朱棣和方孝孺二人還會再次成為死敵,這種感覺很奇妙,就好像是帶著上帝視角,可以隨意支配他人的命運。

朱棣見到朱標大笑不止,心中的疑惑更甚:

“大哥,你怎麼了,為什麼突然發笑?”

朱標笑著朝朱棣擺了擺手,開口說道:

“老四,我雖然逃出皇宮,不在擔任皇太子的身份,但聽到我大明朝有這種忠義之人,心裡還是很開心,大笑也是正常。

方孝孺此人能力暫且不論,但是對大明朝的忠誠度是毋庸置疑的。

在滿朝文武大多半都被黃子澄這老王八蛋,收買了的情況下。

還能不為錢財所矇蔽雙眼,這就足以說明,方孝孺是大明朝為數不多的清廉之士。

解縉更是如此,只是可惜,這傢伙洪武二十一年時入宮進翰林院,得到了老爺子的厚愛,卻因為建議老爺子廢黜連坐,滅族的酷刑,遭到了老爺子的冷眼。。

又在洪武二十四年時,於老爺子交談甚久,不知何緣故,使得被其父親帶回家中,不在應天府為官。

我見他們二人忠心天地可鑑,深感欣慰。”

朱棣聽到朱標如此說,便也點了點頭,讚許道:

“確實如大哥所說,這天下能人異士頗多,但有忠心之人,確實太過稀少,他們二人能抵住陳亨與黃子澄等人的誘惑,想必多加歷練後,必能成大明的棟樑。”

朱標聽到朱棣能如此說,心中甚喜,便用手拍了拍在一旁記錄的鄭和,用手在記錄的紙上指了指說道:

“鄭和,在這側面給我記下,方孝孺乃忠義之人,可堪大用!

解縉學識淵博,思維敏善,得此人實乃大明朝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