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個方向(第1/2頁)
章節報錯
往東去其實是最符合他們出身的。
梁州軍本就為戰而立,接納流民整備兵馬也好,築城堅守南北抵禦也罷,哪怕不是溫故來親自坐鎮,梁州軍上下也都能做的駕輕就熟。
況且僅現在知道的,原本東邊就有不下十餘支雜號軍,這些兵馬少則幾百,多則數千,加起來也能有數萬之眾,雖然戰力不強,但已有了戰意。而他們明面上打著南楚的旗號,但實際上南楚朝堂並不承認他們,他們也並不與南楚齊心。
但這些人馬對於梁州軍來說並不難收斂,只要大軍一至,李茂文良等人再做一番周旋,就算不能全數收入麾下,半數歸服也是有可能的。
而之後就可以趁著北虞和南楚開戰的工夫,得到一個暗自壯大的機會。
但唯一的問題是,一旦兩國戰事平穩,新佔之城就又會變成另一個梁州。到時就算溫故想要偷樑換柱,也沒有如潼城一般的地方來給她選擇。
而若不往東反而往南去則完全不同。
往南無非是去連州,去連州無非是入南楚朝堂。但若想要光明正大的到連州去,梁州軍這個名號就勢必不能再用。
也就只能藉著現今的南楚二皇子,未來的大楚皇帝的名號,以他府兵和門客的身份進入朝堂。
這樣看似平穩,但梁州軍的家底也就全部受制於唐明逸了。
對方是吸納,是拆解,是仍然交給溫大小姐統帥,還是有其他什麼打算,都不好說。如此而來的各種情況,溫故能不能應付的來周旋的開,都還尚未可知。
李茂想過這一些,溫故自然也一樣。
而與李茂不同的是,溫故之所以想到這一層,實際上很有些鄭擺的緣故。
從梁州出來之前,甚至在這一次重生之前,溫故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保住梁州軍上下的性命,而這一次謀劃基本週全之後,她忽然就想不通接下來要去做些什麼,以及為什麼要去做了。
畢竟一直以來她親眼見的,在死裡搏生的都只是梁州軍而已。
直到上一次時,鄭擺被迫進了不失居,立時又被溫故逼迫,差點“身死”。隨後也就轉投到了太守姑母麾下,主動承擔了她的一部分謀劃,並最終得以達成。
溫故當時並沒有覺得鄭擺有什麼特殊的,不過是個對鄭統並沒有什麼忠心可言,更是識得時務,同時也怕死的人而已。
雖然絕不是什麼惡徒,但也稱不上什麼正人君子。
然而這一次,溫故提前佈置,順便也把鄭擺的來龍去脈搞得更清楚一些之後,忽然意識到他只是在這亂世裡面的一個普通人。
雖然處在世家當中,有個不可為人稱道的出身,但卻與世家裡面真正的掌權人沒什麼接觸,不懂世家存續的道理,也並不為其賣命,更不懂一方豪強的圖謀,再高一些的恐怕也接觸不到。
甚至連人生的盼望都是一個遙遠且模糊,因為“這世上人都這樣盼望”而有的。
但鄭統並不是動輒要人性命的大奸大惡之徒,潼城也並非像之前的梁州和現下的安平廣陽一般,陷入到了一個極其混亂且艱難的境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