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這個答案,眾人心中多少都有一些疑惑,但來回稟的畢竟是這位唐先生的手下,在場眾人因為各種考慮總也不好開口詢問,倒是唐明逸先一步問出來。

“怎麼會這麼遠?”

“公子,這山匪是算計好了的。”

來回稟的手下倒也乾脆,直接解釋了原因。

按信中原本的敘述,從陵光君廟再往北根本走不了多遠,最多也就是一二里地的路程,可由於信中特意說明了樹木種類,而中間很多地方兩棵相同的樹實際上相隔甚遠,這便造成了一個無法根據信中所言來準確判定距離的情況。

同時,信中只說明瞭數量和方向,但到了地方才發現,很多樹木並不是正南正北這樣的方向,例如往北去只有兩棵樹,一棵偏西一棵偏東,可一旦走錯,便就要一路錯下去,直到找不到下一刻標誌物時,才明白該掉頭了。

如此若不是有大量的人手同時行動,恐怕一兩天都不一定能找到正確的地方。

手下大致這麼一說,眾人心中便已瞭然,這是一個還算好用的拖延時間和隱瞞資訊的方法。

這些山匪看著是隨意而為,實則肯定是想好的了。

護衛同時又說,由於十幾批人各自行事,最終大多都匯聚到了那處,又有著當場的那些景象,足說明地點沒有找錯。

於是,眾人也就沒在這一點上再多糾纏,在潼城軍確認了四周並沒有其他的危險之後,便就分兵兩路,由潼城軍統領帶著麾下大多數的兵士留在原地駐守,金綰則率領邏卒和一部分的兵士往與山匪約定的地點再做查探。

而唐明逸已經得了不少的資訊,再留在此處別無益處。於是便說自己的任務已經算是失敗了,雖然怨不到他與在場諸位,但也是要趕快與太守姑母做個回稟。

潼城軍統領原本想要表示一些客氣的意思,準備派兩隊兵士護送他們回去,卻被唐明逸直接拒絕,只說專心在此事上便好。

既如此,三個領頭的各自帶人分別行事。

金巡檢和潼城軍統領那邊自有說法,而唐明逸一行往南路過陵光君廟的時候,那名預先留在這裡的護衛早已將東西都收拾好了,除了他們來時發現的那些之外,又找出了大概十餘處明顯有人臨時居住過的痕跡。

唐明逸由他帶著將這幾處一一看過,情境與他們一開始發現的那一處相同,當時用獵戶的名義搪塞了旁人,實際上唐明逸心下大概有個猜測,那便是那兩次照過面的少女住過的地方。

而後面幾處相隔並不近,只是被簡易的開闢打掃出一塊只夠供一兩人睡覺的地方,甚至有些地方還鋪了毯子,暫時判斷不出是那少女狡兔三窟,還是有許多人都在此處藏匿居住。

此間不好多做計較,唐明逸便又命護衛們將這些痕跡做了掩蓋之後,方才繼續上路。

剩下便也無話,沒有旁人跟著,護衛們終於可以安心施展出身手,回城時遠要比出城時快上許多,等他們臨近了潼城,大約還有小半個時辰才會開城門。

北城門平日就沒有什麼流民,就算有,也一般要等到晌午過後,東城門那邊人實在太多的時候,有些尚存體力的,便到這邊來入城。

然而此時卻在城下隱約能看見兩三個人影,大概是提前趕到等著一會入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