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面對的懲罰者級戰艦非常多,就得挨艘磨,每艘都是十秒,非常墨跡。

而且攻擊途中不能出現阻隔物,不然光柱會被中斷,能量得重新凝聚,時間還會久一點。

估計也是這個原因,之前馬休斯面對流亡號時才沒有硬拼。

畢竟流亡號爆發力太強,超熱力鐳射MX沒有足夠的準備時間,撐不到最大輸出區間就要炸了。

不過,換到正常戰場,這種武器搭載在刺魚號上面,就會顯得非常合適。

因為戰列巡航艦的戰場任務,就是在友方戰艦的保護下進行超遠端定點或者移動輸出。

基本上只要不受到針對,持續打二十秒以上是很簡單的事情。

特別是面對粒子護盾非常厚的戰艦時,比如護衛艦,更有奇效。

通俗點來講就是,敵艦越強,越耐打,能讓超熱力鐳射打得越久,價效比就越高。

或者說超熱力鐳射MX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對抗強敵,而不是欺負弱小。

第二種刀鋒熱力矛的輸出方式就很直接了,II型能級武器,算是副炮,並沒有呈現在刺魚號的外表,而是內建了,在刺魚號的底部。

需要進行攻擊時,這種能級武器才會從展開的外層裝甲下面露出,像是魚類的鱗片,又像是開刃的刀鋒,彎度明顯,總共九片,每一片長度都接近三百米,相互纏繞。

啟用後,所有刀鋒都會發光,透過一秒的凝聚射出類似光矛的能量形式攻擊。

九片刀鋒同時啟用的話,那就是九發光矛,能分散,也可以單單鎖定一個目標。

常規有效射程19000公里,最佳射程14000公里,算上刺魚號的加成能達到16000公里左右。

消耗艦用能源,每片刀鋒的充能時間為三秒,每次攻擊消耗0.08戈特。

最近距離能造成0.32戈特的輸出,也就是四倍輸入能量。

九發光矛打在同一個目標也差不多有2.7戈特的輸出了,還算可觀。

只是這個能級武器的能量衰減非常嚴重,距離稍微遠一點殺傷力就很普通了。

總而言之就是打近距離比較弱的敵人價效比很高,打遠的敵人會沒傷害。

不過,這個東西剛好能跟超熱力鐳射MX配合,一個打小,一個打大,防止出現遇到大量低階別戰艦無法有效對抗的局面。

市場價一百多個億吧,如果是二手的還能便宜點。

有了能級主炮和能級副炮,刺魚號就沒有裝常規主炮了。

剩下的槽位分別是大型粒子護盾、重型快速導彈發射器、無人機組、雙聯疾速炮這類常用或者輔助性質的裝備。

整體還是非常全面的,不比目前的流亡號弱。

白沙的旗艦厚盾號就非常簡單了,作為重騎兵級重型護衛艦,主炮用的還是四聯中型集束鐳射,就北涼巡航艦統一用的那個。

能級武器則是護衛艦價效比最高的護盾返能裝置。

主要是目前還沒得選,不然陳悍可能會考慮換別的。

另外四艘戰列艦和巡航艦作為比較強的艦種,馬克集團都選了主炮作為能級武器,還是同一種,名稱是O旋軌道射線,II型能級武器,能發射一種光圈。

最佳射程一萬五千公里左右,每發消耗0.1戈特,輸出0.3戈特的樣子,充能時間四秒,光圈擊中目標後大概還能產生0.05戈特的爆炸威力。

由於比較常規,陳悍不是很喜歡,就沒有細看模型和其它資料。

副炮這些跟厚盾號一樣,都是粒子疾速炮、聚焦脈衝鐳射器、中型磁能軌道炮、無人機組之類的。

反正自從用上能級武器之後,陳悍對於副炮之類的東西就不太關心了,大多數情況下比較雞肋。

還不如省下槽位裝備輔助型別的裝置,比如強化推進器和隱形遮蔽器,或者多上一個能級武器。

以目前這十艘戰艦的戰力,肯定能跟極火正面對碰了。

他要利用尖兵撕開一道口子,再讓三大艦隊過來收尾,用最小的傷亡結束這場決戰。

“頭,前方檢測到大範圍反躍遷力場,直接過去還是繞路?”反躍遷導彈爆開的瞬間,主控臺前的飄火第一時間發出預警。

看了一下戰術臺刷出來的虛擬圖,陳悍頓了一秒才開口:“直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