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資料(第1/2頁)
章節報錯
“領主遇刺”的事故在艾爾尼斯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卻又很快消弭了下去。
市政廳特地發出公告,宣佈那並非刺殺者而是守備隊的特殊成員,負責工程與地下采掘。傳聞在還沒有興起的時候便被撲滅了下去,人們看到領主閣下像往常一樣全須全尾的進行著日常工作,很快便遺忘了這件事情。
儘管如此,在對內的處置中梅卡托克依舊得到了一定處罰——他將以旁聽生的身份參與到初等學校的課程中, 同時還要兼顧每日的挖掘工作。
兩項日程都有專人對梅卡托克進行評估打分,如果不能取得合格的成績,負責人將不會吝嗇肉體及飲食方面的進一步懲處。
夏爾沒有太多的時間來親自追蹤發生在穴居人身上的變化,赤紅之音的能力才是他近段時間更加關注,也更加頭疼的問題。
與被輕易便能掩蓋的刺殺事件相比,苦痛之理這個能力被發現以及確認以後,對整個領地都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事實證明,所有與夏爾相似的穿越者前輩都曾苦惱於這樣的問題:“如何讓舊時代的人開啟思想,接受新事物。”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統一度量衡。
夏爾已經為領地的工匠多次組織過單獨的夜校,試圖將一套更科學更緊密的衡量體系傳授給他們,但老話說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其中尤其以東人的工匠為最。
本地的工匠已經不止一次的給他們傳授“碼”“磅”等帝國通用的計量單位,但根據實際的彙報來看,這些東人工匠在進行鑄造時,仍然沿用著他們在故土學到的計量方法,相互討論工藝時最愛說的便是“適量”“少許”,完全突出一個“憑感覺鍛造”。
這就是典型的口頭上表示接受,心裡卻還沿用著老一套的體系。
這種事情是沒辦法強求的,畢竟實際去操作和鍛造的人是他們自己,除非讓他們真心認同新的度量體系,否則即使你站在旁邊盯著他們要求用新的度量來計算, 但他們心底裡思考的還是舊的體系與方法。
類似的例子在領地中還有許多,不能統一思想的後果就是“你說你的, 我做我的”,只要結果上大差不差, 放在以前夏爾也就捏著鼻子忍了。
而現在, 烙印能力的確定為他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思路。
這個時代的人民並非就是完全愚昧且冥頑不靈的,他們抗拒新事物的心理或許也與之前的說服方式沒找對有關,否則為什麼會出現一部分領民已經能在新政下獨當一面,另一部分人卻還是以前的貧民思想呢?
如果能弄清楚能力運作的原理與範圍,讓更多人接受“求同存異”的新思想,那很多夏爾只能放在十幾二十年以後才能做的事,現在就可以開始提前了。
嘭嘭的敲門聲在夏爾思考時響起。
“閣下,我可以進來嗎?”
“請進。”
米婭推門而入,見到領主大人的辦公室裡並沒有其他人,微微一愣隨即便恢復了平常專注謹慎的模樣:
“這是最近的領民統計檔案。”她不卑不亢的送上手中的資料:“希莉絲大人希望您能儘快考慮打通商路的事宜,部分物資已經出現了短缺的情況。”
“我會盡快做出回覆的。對了,米婭,你先等一下,我還有一些具體事項要諮詢你。”
夏爾接過資料,上面根據他的要求已經對領民們現在的職業及行業分類進行了排布,手工畫上的圖表看起來頗有種簡潔的美感。
圖表第一行的統計資料是領地當前的總人口數,自打偷渡的地道建設完成以後, 領地的成年人數目正式突破了三千大關,並以每天一百到兩百人的速度穩定增加。
人力的增加看起來是個不錯的好訊息,但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
大魔潮降臨已經有將近二十天的時間,災民們在這二十天內的處境都不算太好,其中有近七成的人都需要至少一週的修養時間才能逐漸恢復過來,不少健康情況堪憂的災民需要的恢復時間還會更久一些。
“休養區的情況怎麼樣?”
“災民們的心態都很穩定,恢復過來的人已經打算先在領地找一份工作安置下來了,另外有一小部分非本地人希望能在事態穩定後回到腹地,聯絡上以前的親屬。”
夏爾微微頷首,他本身是不準備強行留下所有災民的,不過那些人若真想安全離開,可還有好一段時間要等。
從艾爾尼斯通往腹地的道路現在只有兩條,一條是大雪封山的商道而且必定要途徑邊境軍團的要塞,另一條則是靠著穴居人挖出的地下通道,但那也有一些不能為外人知道的秘密,目前是不可能提供給這些災民用的。
“以工代賑以及外界狀況的宣傳要繼續保持。”夏爾用手指敲了敲桌子:“他們自己也應當清楚,帝國從來沒有免費的慈善這一說法,我們不阻止他們離開,但要告訴他們現實與利弊。”
眼見自己親點的內務部長已經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夏爾便繼續向下看。
自領地的人口資料統計以後,便是各項產業劃分的領民分佈資料。
第一產業的相關人員只佔到了四百人,其中有三百人都是負責種植冬季蔬菜的人員,剩下的則與畜牧養殖有關。這個比例在農耕社會中看起來相當的不合理,不過有之前花大力氣收購的陳麥,食物方面在夏季來臨之前都可以維持自給自足。
第二產業佔到了領民數量的大頭,總數在兩千五百人左右,主要分佈在伐木場、造紙廠、各類小型工坊以及建築工程隊。在確定有光牆阻隔大魔潮以後,領地建設已經重新回到正軌,第四條道路已經接近完工,樣板化的石質房屋已經佔到了領地建築的一半左右,這樣的建設速度已經頗有些基建狂魔的風采。
最後的第三產業算上守備隊和民兵的話則分完了剩下的七百人,不過說是服務人員,其中維持公共設施的人員反倒佔了多數,他們普遍供職於市政廳、大食堂、公共澡堂、初級學校等地,只有一少部分是經由夏爾同意,借貸了一部分初始資金,出來單獨經營產業的人員。
單從紙面上來看,等到春季來臨,夏爾著手從第二產業中劃分出相當一部分人進行耕作以後,這份資料便已經接近於一個初步邁入工業時代的小鎮人口劃分,與大魔潮之前的貝思洛德有幾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