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讓魏硯當皇帝好。

除去他喜歡反貪,首先,他不會再有子嗣,這個不會再有子嗣,而且,他還不會死,這就能讓這個國家,變得相當地穩固。

很多時候,國家之所以變得不那麼穩固,很多的內憂,就是這繼承的這個環節帶來的。

其次,讓魏硯當皇帝,以魏硯的武力值,這個國家絕對不用再擔心戰爭,別以為世家大族就喜歡戰爭。其實他們也不喜歡戰爭,他們甚至可能比百姓,更希望和平。

因為以他們現在的地位,不出意外的話,家族傳個幾十上百年都不成問題。

但是一旦戰爭打起來了,那就不好說了,畢竟,晉朝還有衣冠南渡呢。

強大的實力,而且沒有繼承人之憂,這就很是讓人放心,再加上魏硯這明君的體質。

但凡是一般的官員,估計都不會對魏硯有什麼意見。

然後剩下的一部分聰明一點的官員,更是明白,唯有這樣的朝廷,才是最好的朝廷。

如果現在就有民調,準確地說,是官調的話。

那魏硯的支援率,應該至少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為什麼沒有百分之百。

一來,這不讓貪汙,的確是斷了不少人的財路。

二來,魏硯終究不是什麼正統,即便魏硯提出了華夏這個概念,用來作為統一的基礎,可不見得所有人的格局都那麼大。

他們只會單純地認為,魏硯就是把大唐的江山給搶了。

只不過如今也是大勢已去,那些大唐的子孫後代,現在都被圈養起來了,不聽話的也早就被殺了,他們這些身為臣子的,又能怎麼辦。

就是時不時,仍然還是會覺得——沒想到,大唐竟然亡得這麼快。

而這種快,也導致了不少臣子們的心中,時不時還有點懷念大唐。

比如說此時此刻,嚴凌風就是司農寺的一位從七品的小官。

像是朝廷大事這種事情,說實話,以他這個官品,也說不上什麼話。

他就覺得,大唐雖然已經走遠了,可又好像並未走遠。

該說不說,古人皆以忠貞為最好的品格。

都說忠臣不事二主。

結果他們這樣,瞬間便投降了敵人,這算不算是無恥的投降派。

路過大街上,買了一塊燒餅,他便一邊騎著馬,一邊吃,一邊想了起來。

自然,他自己肯定也投降了。

只不過……

他這種就屬於是隨大流式的投降,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悵然。

自己好像再也不是那個忠貞之人了。

即便……

新來的陛下用華夏來矇蔽他的雙眼,可善於思考的他,都知道,這只不過是藉口而已。

當初在軒轅皇帝的祭祀儀式上,有多少人真哭,又有多少人假哭,他想,這些人自己心裡知道。

有時候,他也有想過,要不要拉攏前朝貴族,一起造反。

但想想,自己一介七品小官,又哪有那樣的能力?

而正當他心中時不時,都會有這種鬱鬱不平,而且始終對忠臣不事二主,而久久難以忘懷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