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為了增強民族認同感,魏硯也是難得了舉行了一次祭拜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祭祀儀式。

其實,祭拜軒轅黃帝,魏硯早已不是第一個, 相傳,歷史上最早舉行黃帝祭祀始於秦靈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四百二十二年,之後,漢武帝也曾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

那魏硯肯定也不能差。

當然!

十八萬大軍就算了。

那太勞師動眾了。

但兩地的官員,以及弘文館的學生等等,各種階層的代表人物,必須要到。

而且……

魏硯還做了一個紀錄片。

名字就叫《五千年很長嗎》,是模仿後世的那個《五千年很長嗎》而自己拍攝剪輯的。

而且,這裡面的演員,那可都是軒轅黃帝跟嫘祖本人。

是魏硯從歷史長河中,所獲得的第一手資料。

看完了紀錄片後,在場人無不痛哭。

就算是原本反對魏硯,而且是心有不忿的,在看完了紀錄片以後,都不禁熱淚盈眶。

‘破壞帶來災難,和諧帶來繁盛。’

‘協和萬邦。’

這三句話,便能很好地概括,大唐,大魏之間的關係。

而華夏這個名字,顯然,不少人也是此時此刻,才明白,他原先為何要取這個名字。

大概,從他取這個國號開始,就已經有了相應的想法了吧。

當然。

在祭祀過後。

這國家還是得再縷縷。

魏硯自命為仙帝,下面是兩個人間皇帝。

兕子掌控的是大唐,名字依然沒有改變。

武才人掌控的是大魏,不過,兩者如今都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華夏。

百姓既可稱兕子、武才人為陛下,也可以稱魏硯為陛下。

三人同是皇帝。

只是……

魏硯的這個皇帝,顯然是有些超脫於世俗之外的。

而且……

平常他不太管事,管事的,其實是兕子跟武才人。

這無疑是雙方都比較好接受的。

然而……

雖說是兩套不同的行政系統。

可這行政的標準,卻必須做到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