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點的朝代,說不定還能靠著明君名臣,勉勉強強地撐過去。

但魏硯看如今的大唐朝廷,別說靠明君名臣勉勉強強地撐過去。能不被自己人坑,都算是不錯了。

李必其實還算是一位不錯的皇帝,而且打聽以後得知。

原來李必也是死於煉丹。

本來,再怎麼積勞成疾,也不至於立刻要人命,但是,他卻學了李二。

而且……

他還有一點也學了李二,就是對自己的子嗣,不怎麼善於教養。

也對!

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對付魏硯,對付華夏上面。

這對自家兒子的培養,當然便是要差上一些。

並且,他如今也才三四十歲,正值壯年,誰都不會想到,自己忽然就這麼沒了。

如今這位新上任的,是一位年齡僅僅只有十幾二十來歲的年輕新君。

這樣的人,往往很容易出事。

在參加完葬禮後,魏硯便跟兕子說,離華夏拿下大唐,應該不遠了。

果然!

接下來的幾年。

大唐的百姓便過得越來越不好。

關鍵是……

這位新君剛剛登上皇位,不知收斂,還大肆地享樂,這也就導致了,朝堂上,官員也開始進一步腐敗。

華夏之所以沒有腐敗,那是因為游泳池的水,都是魏硯具現出來的。

要是那水,還要專門找人挖通一條十幾裡的溝渠,才能灌入行宮之中,那估計盧仁節早就對魏硯有意見了。

這就是華夏跟大唐的區別。

大唐國君每享樂一次,百姓就不得不被迫參加徭役一次。

反之……

魏硯自己本身的享樂,卻是對百姓的危害極少。

甚至……

百姓說不定還能從魏硯這裡賺點小錢。

但是在大唐,只能說,那些官員不讓百姓自己帶乾糧來白乾活,那都算是有良心的官員了。

但是,新上來的這位大唐皇帝並不知道這些。

他只懂得享樂,卻並不顧百姓的疾苦。

三年後。

邊陲的少數民族開始起義反對大唐。

之後……

北方的遊牧民族,也來湊一個熱鬧。

然而,大唐的官員們卻根本無心去關心這些,他們只想著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