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能越過李泰和其他兄弟,最後繼承皇位,自然也是個機靈的,忙一邊賠笑、一邊拱手道謝。

太子和李泰此時倒是沒忌憚才十一歲的李治,一則李治確實還小,二則兩人一個是太子,一個人皇后所生的第二子。

就算是齊王、蜀王等人,都覺得除了太子外,最有希望的是李泰,還有一向謹慎,又顯得勇勐的吳王李恪。

甚至李恪的威脅程度,遠超其他任何皇子。

李世民可是親口說過,李恪類自己。

所謂類自己,就是很像的意思。

而且前年李恪從蜀王轉封吳王,李世民就封他做了益州大都督,卻一直沒讓他去赴任,已經讓很多人心裡難安起來。

哪裡還有人會關心李治這個小老弟,可以說,李治能上臺,很大程度上是佔了年齡小,前面哥哥們斗的又太厲害,或者看不到希望的,乾脆自己造反的福。

至於武媚娘,此時才十五歲,雖然前年就已經進宮了,但李世民一開始雖然喜歡,卻因為一匹沒有人能馴服的烈馬獅子驄,而讓武媚娘直接失寵。

石仲魁只是想想自己若是處在李世民的位子上,看到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說想馴服烈馬,一靠鐵鞭,二靠鐵棍,三靠匕首。

必然也會疏遠武媚娘。

那句‘用鐵鞭抽打它,不服,則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又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想想就覺得不應該是十來歲姑娘能有的想法。

再把她放在身邊,保不齊什麼時候失心瘋,拿匕首幹掉自己。

進了大明宮,石仲魁這才放李治離開自己身邊,快步站在眾皇子最末尾,規規矩矩的向李世民行禮。

李世民自然是若有若無的看了李治好幾眼,這才讓六個兒子起身。

笑著對石仲魁問道,“賢婿,昨日十幾個高僧連同三藏法師一同上書,說是要為我大唐效力,西行去靈山取回菩薩所說的三藏真經。

朕左思右想,還是拿不定主意,這才請賢婿過來相商。”

石仲魁知道李世民的心思,而且一聽江流兒居然敢稱呼自己‘三藏’,看樣子已經下定決心要去西天靈山了。

當然,也可能是和尚們因為菩薩差點被抓,惶恐不安下,這才直接把‘三藏’這個名號,按在江流兒頭上。

不管你願不願意去,總之我等為你揚名,逼也要把你逼著挑下這幅重擔。

至於一路上是否有千難萬阻,那是唐僧要考慮的問題。

石仲魁也不管到底是和緣由,自管派唐僧去就行了。

再說,就算其他人願意西去,鐵定剛出大唐地界,就會被妖魔給吃了。

笑著道,“佛家雖貪婪,但實際上,這世間的道觀、寺廟都一樣。

佔據土地自己不事生產不說,還把土地租給農戶耕種,大肆收納佃租,卻又不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