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想著大唐這些年風調雨順,戶口也從當年的兩百來萬戶,猛增到三百五十多萬戶,不管是朝堂還是州縣,確實缺乏官員。

朝廷有錢了,多選些官員,也算不上什麼大問題。

而且這次滿足了一眾文臣的進諫,也能讓百官在興建宮殿的問題上,少找點麻煩。

不由點頭道,“魏卿所奏有理,就依各位愛卿。”

隔天,禮部傳招賢文榜,頒佈天下:各府州縣,不拘軍民人等,但有讀書儒流,文義明暢,三場精通者,前赴長安應試。

三個月後,石仲魁化身成一個老頭,坐在城門口旁的酒樓上,便喝酒便關注著進入長安城的眾多士子。

以觀氣之法來觀人,加上他五百多年前,就和文昌帝君交好,輕易就能看出誰頭上有文氣。

沒幾天就見一人頭頂文運繚繞,富貴之氣正騰,瞬間知道這人大機率就是陳光蕊,也就是唐僧他爹。

陳光蕊是海州人,看到朝廷頒佈的黃榜,大喜回家求母張氏准許他進京趕考。

陳母張氏和絕大部分母親一樣,都覺得自家孩兒是最好的。

一聽陳光蕊所求,便笑著道,“我兒正該如此,但此去赴舉,路上須要小心,得了官,早早回來。”

陳光蕊答謝母親,帶著僕役、行李一路跋山涉水,耗費不少時日到了長安。

沒幾天便正值大開選場,陳光蕊剛進場,就被躲在貢院外的殷丞相給相中了。

真說起來,陳光蕊確實儀表堂堂,一身書卷氣,年齡還只有二十出頭,別說殷丞相了,換個家中有待字閨中的重臣看到他,大機率也會起了榜下捉婿,嫁女兒的心思。

科考的事不用多說,陳光蕊自然順利中選。

而且進了皇宮後,及廷試三策,唐皇御筆親賜狀元,跨馬遊街三日。

而胡媚兒奪舍的殷小姐,也正好高結綵樓,拋打繡球招婿。

跨馬遊街的隊伍,自然被人暗中牽引著到了綵樓前。

此時殷小姐早已經手拿繡球,在綵樓上望下看了好一會。

幾百個看熱鬧的人早已把綵樓圍的水洩不通,可等狀元隊伍走過來時,居然輕鬆的走到綵樓不遠處。

不用說,這幾百人中,絕對有不少人是殷丞相的家僕,為的就是在陳光蕊走近之後,強行把看熱鬧和痴心妄想者隔開,給狀元隊伍讓出位置。

殷小姐既然被胡媚兒奪舍了,拋繡球還不是想扔給誰,就能扔給誰。

而且能安穩待在殷家近半年,自然騙過了西方教。

陳光蕊早就被人群給吸引住,等騎馬走進不少,看到站在綵樓上貌美如花的殷小姐時,差點眼珠子都瞪出來。

眼見一道影子忽然飛向自己,想都不想,雙腿死死蹬住馬鞍,在馬上直起身體,雙手一接,便接住了繡球。

無數好事者頓時嘆息、懊惱起來。

卻也有至少七八十人,忽然大聲叫好起來。

甚至有人還大聲祝福,連早生貴子的話都喊連出來,不用說,這些人肯定是殷家的僕役。

既然接了繡球,就不是你願不願了。

若是敢反悔,保管會被女方打一頓,甚至拖著、困住都要綁進女方府裡,威逼利誘,強行逼著拜堂成親。

就算是衙門和朝廷,都不會去管這事。

再說,陳光蕊本就被殷小姐給迷住了,再一聽早等在綵樓內,快步出來的殷家管家、僕役們自稱殷小姐是丞相家小姐,陳光蕊就更不會反悔了。

十數個婢妾急匆匆的挽住陳光蕊騎著的馬頭,在一陣笙簫細樂聲中,拉著陳光蕊入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