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交完糧稅後,屯田兵到手的只剩下4.2石糧食。

504斤糧食養活一個成年兵丁沒問題,甚至比一般的僱農收入都要高。

但娶妻生子後想養活一家子,根本不可能。

唯一的好處就是屯田兵不需要服徭役。

不過這只是平均數字,也就是說必然會有比例不小的屯田兵,連4.2石糧食都收不到。

這些人的日子過的那叫一個艱難,所以說是屯田兵,其實早已經淪為了官吏的私奴,賺取一點口糧而已。

好在大周屯田和明朝衛所制度還是有些不同的。

屯田兵每戶只要出一個男丁接替父輩,去當屯田兵,其他的男丁並不用一直被限制在屯田司裡。

石仲魁聽完薛金平的講述後,不由皺眉起來。

好在自己不需要實地去考察,也不需要管麥田。

大興土地爺早就整理好了那邊6萬畝農田的資料。

剩下的15萬畝,雖然全都在宛平縣,可日夜遊神還是告訴了他不少真實的資料。

兩地加起來差不多有1.6萬畝稻田。

還有一萬畝在昆明湖周邊,這部分的稻田到不用他操心,宮裡的太監們會管著。

而且根本不打算讓他去實地看看。

而這部分稻田因為水源充沛,也成了最上等的稻田。

種稻子說白了還是水和肥。

古代大水災之後,一部分土地隔年的糧食往往會增加一些產量,就是因為大量泥土從河道里衝上岸。

而河泥一直都是非常好的天然養料。

當然同樣會有一部分的農田因為水土流失,而變的更加貧瘠。

既然還兼任著河道疏通,石仲魁不免把主意打到河泥上的同時,又讓柳魚兒去尋找地下水源。

柳魚兒的修為雖然才練氣三層,但她怎麼說也是水裡的精怪。

不能移山填海,但找找水源,甚至地下河還是能做到的。

在大興所有能抵達的水系轉悠了一圈,柳魚兒倒是發現了好幾處會產生湧泉的地下河。

不過,想讓地下水自己湧上來,還的花費不小的人力去改造一番。

倒是宛平城,也就是現在的房山內,找到不少自噴泉。

石仲魁仔細想想,未來天朝京城周邊的溼地公園可不算少。

只是想從的大片、大片的蘆葦蕩和森林中把水引出來,就沒那麼容易了。

私人做不到,官府看著要先出一大筆銀子,而且好些年才能看到效果。

那些流水一樣的縣官,哪裡肯為後來者鋪路和謀福利。

甚至柳魚兒還在京城北邊發現不少,只要改造一番,出水量不小的山泉。

這下從刁德興手裡敲詐來的一萬但糧食,就有了大用處。

只要他願意,每日一斤口糧招募幾千流民都沒問題,而這一萬但糧食,也足以支撐兩三千人一年的消耗。

但仔細想想後,石仲魁還是決定去屯田司招人。